正文 第45章 以暗示代直言(1 / 2)

生活中,並不是每句話都必須直說的,女人若善於以暗示代直言,同樣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有時候為了使對方減輕敵意,放鬆警惕,我們便要繞彎子、兜圈子,甚至用“環顧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戰術,將其套牢。

委婉的語言,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是維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的重要手段。

一輛電車上人很多,而這時又上來一位抱小孩的婦女。於是,女售票員對乘客說:“哪位同誌給這位抱小孩的女同誌讓個座?”但沒想到她連喊兩次,無人響應。女售票員站起來,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窗口處的幾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誌,請您往這裏走,靠窗口坐的幾位小夥子都想給您讓座兒,可您得先過去。”話音剛落,“呼啦”一聲,幾位小夥子都不約而同地站起來讓座。這位女同誌坐下之後,隻顧喘氣定神,忘記向讓座的小夥子道謝,小青年麵有冷色。女售票員看在眼裏,心裏明白,她忙中偷閑,逗著小孩子說:“小朋友,叔叔給你讓個座兒,你還不謝謝叔叔?”一下子提醒了那位婦女,連忙拉著孩子說:“快,謝謝叔叔。”那位小青年聽到小孩道謝連聲說:“不客氣。”

試想,女售票員請人讓座時說:“那麼大小夥子一點也不自覺。”在勸女同誌道謝時說:“別人給你讓座,你也不知道說個謝。”後果會如何呢?生活中,要理解人們的合理需要,愛護人的自尊心,隻有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裏去。如果不能根據交際對象的心理,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話一出口必會挫傷他人的自尊心,甚至引起對方的不快而引發爭吵。不要以為繞彎子、兜圈子浪費時間,很多時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

在一次新聞界的餐會上,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應大家的要求站起來說話。他說:“大家都知道,我不是擅長言辭的人。小時候,我曾經去拜訪過一個農夫,我問這個農夫:‘你的母牛是不是純種的?’他說不知道,我又問:‘這頭牛每個星期可以擠出多少牛奶呢?’他也說不知道。最後,他被問煩了就說:‘你問的我都不知道,反正這頭牛很老實,隻要有奶,它都會給你。’”

艾森豪威爾笑了笑,對所有在場的新聞界人士說:“我也像那頭牛一樣老實,反正有新聞,一定都會給大家。”

這幾句話讓大家哄堂大笑,因為他就是兜著圈子告訴大家:你們沒事別緊追著我問,反正我有新聞一定會給你們的。這就是暗示的妙處。

暗示是人際交往的一種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於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對方發出某種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覺地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或改變其行為。

暗示的方法有:

以故事暗示

一次,一位領導為了加強機關幹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麵做了一係列規定。決定由曾在企業擔任過多年負責人、不久前到機關做傳達工作的一位老同誌負責考勤登記。這位老同誌認為這工作易得罪人,不願意幹,說自己過去就是因為辦事太認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