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其客觀因素和語境的前提下,聰明的女人會根據對象選擇話題。可以說,語境是溝通的第一要義,隻有選好適合語境的溝通才能成為成功的溝通。在說話這座山上,我們女人隻有掌握好客觀背景的基礎才能唱出最動聽的歌。
女人應該或多或少地學點心理學,因為在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中,人們對他人的話語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在小場合和大場合,家庭場合與公眾場合,人們對於批評性說法的承受能力就會有明顯的差異。一個懂得語言藝術的女人絕不會在公眾場合中使用指責性的語言說話。她會換一種更為合適的方式。
心直口快固然也能讓人接受,但正因為受特定人際關係和場合心理的製約,有些話隻能在某些特定場合裏說,換一個場合就達不到所要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因此,女人在人際交往中,說什麼,怎麼說,一定要顧及場合環境,心直口快大多數時候得不償失。為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尷尬,起碼要學會這麼幾招:
修煉自己的場合意識
一些女人看似伶牙俐齒,口若懸河,但常常卻把事情辦砸,完全是自己場合意識修煉不足的表現。這些女人遇事時往往隻是任由感性控製,心裏有什麼嘴上就說什麼,完全不顧場合環境,結果有意無意地就冒犯了他人。到最後別人翻臉了自己還莫名其妙,不知道症結在哪裏。
有兩個女孩平時特別要好,其中一個有一天見男友,便請好友一起前去。見了麵三個人便海天闊地地閑聊起來。沒聊幾句,其中一女孩就來了一句:“她在以前男朋友麵前可不那樣。”弄得另一個女孩一時不知所措,頓時一場輕鬆活躍的談話便陷入一種尷尬的僵局。
以上隻是個小例子,但卻能很好說明有些女人說話之所以惹惱人,並不是她們不會說話,而是場合觀念淡薄。“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你說是誰的錯?所以,對於這些女人來說,當務之急在於修煉自己的場合意識,懂得不同場合對說話內容和方式的特定限製和要求,時刻不忘看場合說話。在此基礎之上,應當努力做到在每次交際活動時,要把場合大小,人數多少,及其相互關係搞清楚,據此來確定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這些看似複雜,其實隻要在實際中細心體會,便很快就會熟能生巧。
擺脫談吐慣性的圈套
女人的言行往往帶有很強的習慣性。這也就是說有些不當的話語並不是她們主觀上想這樣說的,隻是受習慣的支配一不留神就順嘴說出來了,事後連她們自己也感到後悔。
有一天,小張陪著丈夫歡天喜地上街購物。熱熱鬧鬧的商場裏,兩人興致很高,從這個櫃台到那個櫃台,買了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然意猶未盡,但小張有些不耐煩了。恰好這時候丈夫提出再買一件高檔襯衫的時候,她就陰陽怪氣地說:“你還有完沒完啊,見什麼都買,你是大款啊?”聲音也不大,但周圍的顧客們都朝他們看,丈夫本來微笑的臉頓時變了樣,生氣地反駁道:“怎麼,我就不是大款,有本事你傍一個去!”把小張頂得說不出話來,很是下不了台。接著發怒的丈夫襯衫也不買了,撇下小張氣衝衝地走出了商店。使小張不解的是,平時丈夫對她溫柔體貼,在家裏大聲說話都沒有幾次,更不要說發火了,可今天他的火氣為什麼這麼大呢?很明顯,是小張中了談吐慣性的圈套,把在家庭中夫妻倆交談的口吻用在了公共場合中,刺傷了丈夫的自尊心,才引發了丈夫的異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