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幽默談吐,是同他的聰明才智緊密相連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豐富的文化知識。如果一個人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曆史典故、風土人情等各種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有較強的駕馭語言能力,說話就容易生動、活潑和諧趣。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師,往往又都是語言大師。幽默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非常有見地、且深有感觸地說:“我本無心講笑話,笑話自然從口出。”其中的道理正說明了這一點。
古今中外浩瀚的書籍中,特別是在諷刺小說、喜劇劇本、漫畫集錦、笑話集和寓言等作品中,幽默語言的記述甚多,不妨多多閱讀這些作品,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此外,還可以多欣賞些滑稽劇、相聲等文藝節目,從而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因為,幽默是在廣聞博見的基礎上產生奇妙聯想而湧現的語言。對實際事物、對曆史知識所知甚少的人,一向孤陋寡聞、離群索居或者深居簡出的人,是很難具備幽默的智慧的,當然也就談不上有幽默感了。另外,多讀些短小的幽默作品也能受益匪淺。三國時魏人邯鄲淳所撰《笑林》三卷,為我國最古老的笑話專集,讀來令人捧腹,其中一則:
魯國有個人拿著長竹竿進城門,起初他豎著拿,不能進入;後橫著拿,也不能進入,想不出計謀。過一會兒,有一位老人來,說:“我不是聖賢,但是見過的事很多了啊。為什麼不用鋸從當中截斷,進入城門?”於是此人就按照老人講的截斷竹竿。
故事諷刺了那些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人,幽默風趣包涵其中。
會說話的秘密
幽默的談吐離不開知識的積累與素材的運用,如果想恰當合理地表現自己的幽默,就一定不能缺乏知識,沒有知識裝扮的幽默隻是一種被人取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