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際活動中,介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說“介紹是一切社交活動的開始”,這種說法是頗有見地的。因為人與人之間,都要從不認識到認識,爾後方能進行交際。就連嬰兒認識父母,也少不了反複的介紹或自我介紹。可見,掌握一些必要的介紹用語,往往能使交際活動一開始就出現一種禮貌、和諧的氣氛,有助於達到交際的目的。
介紹的對象,一般有三種:人、事、物。這裏,我們主要談談人與人之間的介紹活動與技巧。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把介紹分為“自我介紹”和“中間介紹”。
自我介紹是一個人的“亮相”,人們的評價就從此時開始。因此,要謹慎選擇介紹用語,給人一個最佳的“第一印象”。
自我介紹的內容通常包括本人姓名、年齡、籍貫、學曆、特長、興趣等。至於是否要“和盤托出”,你可以根據交際的目的、場合、時限和對方的需要等作出恰當的判斷,盡量使介紹能滿足對方的期待。介紹用語一般要求重點突出、簡潔明確、得體有禮。
比如,當你主動向別人介紹自己時,你要針對不同的對象,有分寸地用好表達歉意的語言(“恕我冒昧”“打擾您了”等),適當表示渴望結識對方的願望與原因。而當對方同意之後,自我介紹者還要用一定的應答語,來表達自己的高興與感謝。如“久仰大名,認識您非常榮幸”或“認識您太高興了”等。
有時,自我介紹的對象是一個集體。這種情況下,自我介紹不但要注意到大家期望了解你的程度,也要盡可能使自我介紹同時成為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因此,這時的介紹用語還要富有個性色彩,突出自己的特點,不講泛泛而談的空話。
做他人的介紹人,是介紹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使被介紹雙方相互認識並建立關係的一種交際活動。這是一種“複合”的交際活動。作為為雙方中介的介紹人,介紹時說話必須清楚明確,不要含糊其辭。如,向人介紹“胡先生”時,最好補上一句“古月胡”;介紹“吳先生”時,緊跟著補上一句“口天吳”,這樣就會使人聽來更明確,避免誤會。其實介紹人在介紹時,如果知道被介紹者有一定職位時,最好介紹時連同單位、職位一起簡單介紹,如“XXXX公司黃經理”或“XXX單位陳先生”之類,這樣,可使對方加深印象,易於記憶,又能使別人知道介紹者的身份,這是雙方都會歡迎的。如果有一些人不喜歡別人知道他的工作住所,而事先又已經做了關照,那就要尊重他的願望了。
在中間介紹時,要避免把某一個朋友過分頌揚。一般來說,比較謙虛的人在熟悉的朋友麵前也是不喜歡自誇的,更何況是新朋友。如果你不問情況,就替他人大肆吹噓,會使他感到不好意思,同時,這樣也會使他人對你產生替人“吹牛拍馬”的感覺,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造成尷尬的局麵。這種情況,在介紹異性朋友時,尤其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