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設的這個流浪隊伍的成員中還包括四名婦女。年齡從三十七八到四十五六的都有。李建設說這些都是一路上收留的幸存者。婦女們看上去都有些沉默寡言。身上的衣服都很樸素。看上去不像是什麼貴婦。不過想來那些嬌生慣養的貴婦們估計在這樣殘酷的末世裏也沒有什麼生存能力吧,除非丟下身份和麵子,屈辱地依附於更加強勢的男人。
這些女人都很知趣,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來讓收留她們的營地成員們保持一個好的印象。無論是洗衣服、拖地板、做飯、燒鍋、炒菜、種地、幹活兒等等,都搶著幹。手腳靈活麻利,讓人感覺很放心。依著她們的姓,成員們都尊敬地稱呼“陳嬸”、“魏嬸”等叫個不停。女人天生的愛打掃、收拾、美麗、幹淨,讓營地的生活舒適度提高了一個很大的檔次。
李建設帶給營地的最後一份財產就是那台“解放”大卡車。典型的五六十年的風格。圓圓的大頭車前臉。動機的蓋子是圓形的。軍綠色的塗裝,典型的軍事色彩。隻不過一些地方已經風吹rì曬得不到保養而脫落了。斑斑駁駁,更增添了許多歲月的痕跡。不過動機的工作狀況良好。後麵有鐵的車框子。除了開車的司機之外,流浪幸存小隊的成員們就坐在這樣的車廂裏麵一直顛簸了上千公裏的路程才來到這個海邊,破滅了他們最後一個大大的希望。
建築工人的手中有六支八一杠。這保證了他們在途中殺死了威脅最大的喪屍,來到了這邊,不過,子彈已經快要耗盡了。沒有了子彈的槍支甚至連燒火棍都不如。這種老式的七點六二毫米口徑的大威力突擊步槍子彈目前來說還不太好找。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就先留在營地的備用倉庫裏麵吧,以後說不定能用得上。
這樣,隨著這新的一批新鮮血液的加入,營地人數和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共有五十八人,外加一條小狗。
有了這麼多人,再加上各行各業的能手都在。而且喪屍們正在忙於爭地盤、內鬥,趁著這個時機,李克準備把營地的規模給擴大一下。原來的狹小的營房已經不堪重負了。而且地方狹小,很多生活方麵都很不方便。
呂強和營地的骨幹成員們商議了一下,最後決定把營地防禦圈從僅僅保護生活區這一小塊地方,擴大到整個高地的邊緣。農場占據了這塊高地的大部分地方並向下方延伸了一段距離。而經過勘察,最佳適合建造圍牆的地點所包攏起來的土地差不多有二十多畝,上千平方米的範圍。再往下,坡度就稍陡了些,效費比就高了些。
要想完成將整個木頭圍牆擴大這樣大的麵積,這樣的長度,難度不小。需要大量的材料、工具,更需要時間和人力。
作為營地的最高領導者,年輕的李克把成員們分成了好幾組。女人們負責後勤,保障整個營地的衣食住,同時還得帶好孩子。而作為勞動主力的男性成員們則分成兩大組。其中一組專門負責到樹林裏麵砍伐木材,到附近的鎮子裏麵或者是更遠的地方搜尋並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等等。另外一組人馬就專門地修建營地的圍牆。而每個組的內部又根據分工的不同分成數個小組,根據每個成員所擅長的手藝和愛好,專門負責某一項的工作。
呂強把李雲飛和自己編入了專門外出尋找材料的那個小組。這個小組的成員也就是他們倆。李建設他們是建築工人,挖地基、建設圍欄肯定他們在行。何安帶領的石油工人也適合幹這個。熊虎帶領的石油工人一部分分工去在營地的四個角落裏分別建造瞭望塔,另外一大部分分出來專門負責到樹林裏麵去采伐樹木,然後用平板車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