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物競天擇(二)(2 / 2)

到了來年開春的時候,“幸存山莊”已經有五百多號人了。其中四百多人是男性,大部分都擁有自己的手藝,有的是工匠、有的是槍手、有的是焊工、有的是建築工,等等。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總得有個長處和技能讓別人欣賞才是。

隨著人員的越來越增多,呂強發現開始有些難以管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在聚居地這樣還算和諧的環境裏麵,成員們因為某些方麵而產生衝突,一些人會拉幫結派,會組成各自的小團夥。成員之間也會發生種種矛盾,甚至因此而持槍相向。

呂強的年紀不大,顯然,他對於這種事情非常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但他知道,必須盡快設立嚴格的規則和規章製度才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但該怎麼辦,他完全沒有這方麵的經驗。

但他知道有個人能夠處理這些事務,那就是工程師何安何大哥。

何安作為曾經率領數百名石油工人開采油田的工程師,知道一整套完整的規章製度對於一個團隊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獎有罰。做的好,為全體幸存者的生存做出了貢獻,那就可以得到獎勵。例如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可以獲得更多的訓練機會。

在戰鬥中貪生怕死,畏縮不前,甚至成為逃兵,這絕對會受到相應的懲罰。至於懲罰是什麼,依照當時的情況而定。

盡管在剛開始的時候,營地裏麵的大部分資源都是屬於公用的。可是,為了能夠調動起個人的鬥誌,允許戰鬥小組的成員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物品。這些私人物品也許可以從路上撿到,但更多的是從被打死的敵人身上得到的。

其次要進行合理有效地分工,依照身體條件和所擅長的機能,各自分成分工不同的小隊。精心挑選出來的最為身強力壯的那一批自然是作為營地的保衛力量而存在。一部分會手藝的幸存者成為了營地裏麵的工匠。用各種材料做出所需要的種種工具等等。還有一部分建築工專門負責營地的維修和完善的工作。比如說修建給排水係統,休整壕溝,修葺被毀掉的一部分圍牆等等。

當然,營地裏的女人們主要負責後勤工作。所有的膳食、打掃衛生、擠牛奶、喂牛等等,都是她們的活兒。其他方麵,每個成員都各有分配工作。在幸存者營地裏麵,信奉一個信條,那就是你付出了多少,就可以得到多少。所有的資源都是按勞分配,別想著不勞而獲。當然,這僅限於還處於壯年的男女勞動力範圍。至於孩子和老人,因為暫時沒有或者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但對於營地來說,又有很大的意義,就必須要供養和贍養他們。

殘酷的現實並不排斥人情味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