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群英談網站何時收益
利潤是傳統企業的追逐的目標。互聯網還遠未成為企業的利潤中心,但是,互聯網仍然是風險投資家和互聯網冒險家們“淘金”的樂園。
利潤和收益是否重要已經成為.com和投資人吃不香睡不好的惱人問題。互聯網市場目前是否還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隻要搶占了市場份額,贏得了“眼球”的注意力,暫時沒有利潤和收益也是可以忍受的嗎?或者是另外一種更經典的論調,就是傳統經濟中強調的,是企業就要贏利。就這些圍繞著新經濟而展開的爭論問題,許多人士發表了他們不同的見解。
阿裏巴巴創辦人、CEO馬雲
互聯網是個被寵壞的孩子。把他寵壞的既有互聯網企業,也有投資者、市場和盲目的追捧者,現在是管教的時候了。但是每個孩子五六歲時都會發燒,這並不妨礙他以後長成一個健康強壯的人。
真正好的互聯網企業一定要贏利,也一定會贏利。我還是那句老話,不能讓一個幾歲的孩子去掙錢。現在的氣氛有點不對,以前對互聯網太寬容,現在又太苛刻,要一棍子打死,這些對互聯網的發展都沒有好處。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不過兩三年,傳統產業也要有一個投入的過程。給網絡一點時間,讓它證明給投資者看,互聯網的啤酒在下麵。
作為互聯網企業,一定不要受外界的幹擾,風險投資多的時候,不要亂燒錢,投資不好拿的時候,也不要放棄。
我們是始終按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走。阿裏巴巴可以賺錢的道路實在太多,我現在不想投很多精力去賺這點小錢。現在阿裏巴巴提供商業供求信息,應該是免費和共享的。我講過一個例子,你現在跑馬拉鬆,路邊有很多牛奶、汽水,你可以邊喝邊跑。喝一口,隻要能跑下去就跑下去,等到你拿到冠軍以後,你的獎金可以買五十噸、一百噸牛奶。你傻乎乎地坐在那兒喝牛奶,你就跑不動了,你要有自己的加油速度,要知道自己的體力。
就像我今天是種蘿卜的,才剛種下去,你們就要讓我把苗拔起來,看是否長出蘿卜,看蘿卜長得多大。隻要是蘿卜,總能長成大蘿卜的。
阿裏巴巴發現了金礦,那我們絕對不自己去挖,我們希望別人去挖,他挖了金礦給我一塊就可以了。這是我們的商業模型,我們幫助別人發財,別人發財我們才能發財。
ChasmGroup主席GeoffreyMoore
效益的問題應該在市場份額問題解決了再說,如果市場不是處於壟斷的地位,那麼市場的競爭和市場份額的瓜分將會很激烈很嚴酷;或者完全是一個嶄新的行業或新式的商業模型,最開始可能還不存在市場份額的問題,但一旦這種理念被人們熟悉,紛紛開始效仿時,市場的問題又出現了。在市場份額的競爭中,好的效益將能再次被投資到商業運行中去,以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金融街網站CEO寧君
是企業就要贏利。對一個經營者而言,看不到曙光的事業就是一場可怕的夢魘。
網絡在快速地創造富翁的同時卻鮮能創造出快速創造財富的公司,因此,這場頗具神話意味的互聯網革命轉眼又被公眾稱為以圈錢圈人為目的的圈地運動。
別人問我,你那個互聯網公司是幹什麼的?我說是提供投資理財服務的。人家又問,能掙多少錢呀?我說現在不掙錢,將來掙錢。人家又問,不掙錢不就是花錢嗎?我說是。人家就驚詫道,咦!有這樣的公司!
.com公司也是公司,而不是什麼隻要.com天上就會給你掉餡餅的童話。風險投資也好,到資本市場上市“圈錢”也好,決不是企業的目的,隻是推動企業朝良好的贏利狀態發展的助推器。企業拿到了錢,就應該告別前期的炒作和浮躁,進入踏踏實實的經營期。企業真正要考慮的是如何獲取更高的利潤。即使到Nasdaq或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除了會“講故事”外,還必須要有實際的業績支撐才會被市場所認同和追捧。即使是投資基金看好你的創意、團隊、賺錢模式,他投錢給你,雖然從策略上不會急功近利,但是也要看到公司必須在包括會員、營收、瀏覽頁麵等方麵持續有效地增長,看到你正在朝獲利的方向前進。
商業就是商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com公司和任何公司一樣,是公司就要贏利。如果誰以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經營模式和理念的改變,以至於改變得隻要不停地燒錢,免費給網民送玫瑰花就可以了,那麼,誰就是最先在市場上“安息”的公司,用現在的話說,是先死掉的“十之八九”中的不幸者之一,雖然他可能是抱著玫瑰花死去的。
互聯網上的圈地運動已經基本結束,個人創業的神話故事也已經不再容易講出新內容,聽眾正在失去興趣和耐心,他們關注的,是什麼時候能夠看到一個健康經營、在我們的市場經濟中創造利潤的.com公司。
搜狐網站CEO張朝陽
互聯網領域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你必須迅速成長來形成你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這需要很大的投資。商業的終極目的是賺取利潤,但賺取利潤要看在什麼樣的時間尺度。現在搜狐完全可以賺錢,隻要不去擴張,完全停留在十幾個人的規模,小本經營地運轉,肯定會有利潤。但在互聯網這個領域內,在更大的參數衡量下,它是個敗筆。因為我們沒有花更多的錢去投入,讓它獲得更好的品牌、受眾認知度和收入。我們現在有收入,但是負數,因為花銷更大,但我們的花銷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為了更大的發展。
眼前的利潤並不重要,因為互聯網的規模將會比現在大許多倍。因此,在研究和發展上有相當大的、固定的支出是一件好事。如果這些支出是固定的,收入以5倍的速度遞增,那麼一個可靠的公司最終將會贏利。
我更擔心的是大多數.com公司缺乏信譽。隻要他們依賴免費贈送他們的產品或服務來吸引顧客,他們就不能證明有能力為顧客創造真正的價值。因此,即使當互聯網用戶增加5倍時,這些公司依然是失敗的,因為5倍的零仍然是零。由於CPMs將繼續跌落,廣告不是一種支撐收入的模式。因此,惟一的可評估一個新經濟公司未來潛力的收入類型是直接從顧客那裏獲得的收入。
如果一個公司的固定支出主要用於提高服務質量上,有來自於每個顧客的合理的收入,那麼在收入多於支出以前,贏利隻是個時間問題。不要擔心這樣的公司,即使當互聯網很小時,他們也沒有馬上贏利。
另一方麵,一個公司為它吸引的每個顧客瘋狂地支出,而不從每個顧客身上賺取更多的錢,這樣它會處於深深的麻煩之中。隨著互聯網的增長,它隻會使自己陷得更深。
特別指出,如果你手裏有受下列兩個標準誤導的網絡公司的股票,那麼就趕快拋出吧。這兩個標準是:(1)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廣告,而不管這是個注定毀滅的互聯網商業模式;(2)公司在推銷上比在建立實際的服務上支出多於兩倍的錢。這樣的公司可能暫時會吸引顧客,但當人們發現沒有什麼內容在那兒時,他們會很快離開。
Ernst&Young全球策略總監Benjamin
今年早些時候,Amazon.com從歐洲得到了一筆數目為6.9億美元貸款投資,這個消息有兩點特別引人注目:第一,這筆錢來自歐洲資本市場;第二,這筆錢非常好用。PimcoConvertible債券基金經理SandraDurn說:“這次的投資提供了許多附加的價值,使得資金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這筆資金將把Amazon.com的債務增加到20.5億美元,Moody投資服務公司提議把它的投資級別定為危險的級別。Moody在報告中指出:“級別的檔次繼續反映出Amazon.com公司的商業模式並未被市場完全認可,對於債券擁有者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危險信號。”
美國的債券市場目前似乎對Amazon.com的ILMI(投資、丟錢、再投資,Invest,LoseMoney,Invest)策略已經失去了興趣和胃口,所以它隻能以3年得到回報去歐洲吸引投資者和債券擁有者,這種回報也有可能是有價債券變成了公司股份中的一部分。這個計劃聽起來很不平常,但一旦Amazon.com得到收益後債券擁有者會得到很多好處。
與美國股票市場對Amazon.com特別寬容的態度相比,美國債券投資者更加小心謹慎些,要麼給出將能取得利益的暗示以及承諾給出額外的利益所得,要麼隻有到海外去謀求發展的資金。這種在製度上開始的詳細審查將最終使得股票市場的熱情也隨之降溫。
“無限風光在險峰”,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夠“攀登”到Amazon.com目前的“險峰”:擁有正在迅猛發展的顧客群體,增長的銷售收入,增長的產品線,以及屬於其專利技術的“一次點擊技術”等等。許多的.com公司都處於危險的ILMI模式,還指望著股票市場會繼續相信其沒有利潤和回報的商業模式來惶惶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