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關係(1 / 2)

淺談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關係

工程建設

作者:高露

【摘要】本文通過對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在學科分類、工作內容、發展趨勢、相互作用等四個方麵的具體分析,揭示了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相互關係,說明它們具有相對獨立性、連續性、一體化發展以及相互作用等特征。提出了在實際工作中,城市設計師與建築師合作的必

要性與必然性。

【關鍵詞】城市設計 建築設計 連續性 圖底關係 一體化設計

城市設計是一門正在完善和發展中的綜合性學科。一方麵,它有其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麵,其具體的方法和操作技術又與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如何正確地掌握並處理好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關係,對於體現一個城市的風貌、展現城市生活模式與社會文化內涵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四方麵闡述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關係,從而使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在實際操作中能相互協調,共同創造出高品質的城市景觀環境和空間環境。

一、從學科內容看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關係

城市設計自古就有,雅典衛城、古羅馬的米利都城、古代北京城,都是古代城市設計中良好的範例。而現代城市設計始於二次大戰以後,!"世紀&"年代末期。因此現代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幾乎同時產生,是工業革命完成後,新興技術和人文理論誕生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

二、從發展趨勢看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關係

二次世界大戰後,經過恢複、重建,全球許多城市繼工業革命後又一次獲得了高速發展。現代城市設計與現代建築設計適逢此時誕生,各種流派的理論也相繼產生,構成了多元並存的局麵。自上世紀至今,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發展趨勢大體是這樣的:建築設計向社會化、巨型化、城市化發展。

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總是不斷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和更方便快捷的生活,便出現了多樣性的建築功能單元。在城市中,建築是城市社會生活的物化形式,城市生活的多樣性、多元化及其內在聯係決定了城市建築功能單元之間的多樣性及其必然聯係。各種建築綜合體在歐美城市複興運動的出現和發展,給需要綜合解決多種功能的使用者帶來了方便。綜合體的建設從功能的簡單疊加發展到以職能體係劃分的各種主題綜合體 (如交通樞紐綜合體、文化娛樂綜合體、商業綜合體等)。我國!"世紀)"年代建設的北京國際貿易中心,就是一座集商務辦公、酒店、公寓、商城、娛樂、會議、展覽、停車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的商務辦公綜合體,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出租率。各種主題綜合體建築的興起,導致了在建築設計中,單體和類型的概念被日益突破,建築愈來愈多地以群體的形式出現,建築的尺度也不斷加大,由人性尺度逐漸向超人性尺度轉換。

高效率的工作狀態帶給人們越發沉重的工作壓力,造成人情冷漠,使人們迫切要求提供大量的城市交往空間,以消除枯燥、乏味,從而也為建築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建築應突破其自身功能,而越來越多地接納原本屬於城市的職能。例如,在建築空間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為城市的集散樞紐,屋麵成為城市廣場,使建築空間與城市空間互相咬合、連接、滲透,它們的界限也越發模糊。這種社會化的建築設計在環境形態上表現為建築的城市化。城市設計向立體化、室內化發展。近幾十年,城市空間結構變得越發複雜和多樣。舊的平麵式的城市設計方法,隻能使城市的各種分項係統,分別占有城市的二維空間。這樣做不僅浪費有限的土地資源,同時造成了城市一方麵擁擠緊張,另一方麵卻又功能破碎的兩難境地。城市設計的立體化是通過利用三維的城市空間坐標,來化解各類職能矛盾,其實質是城市空間的多維度綜合利用。例如建築跨越交通線路形成整體建築群、城市公共空間高抬或下沉以改善高空和地下環境質量等等情況,在我們的城市中已有出現。隨著開發商們對地下空間價值的逐漸認識, “豎向形態”的城市設計將成為我們的新課題。城市設計室內化是立體化城市設計的必然結果。事實上,許多大型公共建築早已將各項城市設計的分項係統納入其中。香港萬國寶通銀行大廈,它是中環地區最後的可供大規模發展的地段。其設計思想一方麵考慮建築形態對周圍建築的呼應關係,另一方麵在建築內部,考慮整個城市環境公共活動領域的連續與銜接,使其成為真正的 “城市連接體”,在城市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法國巴黎德方斯新城東區,采用了行人與車輛完全分開的規劃。在東區的東西軸線上,安排了三層交通通道。地麵層是一塊鋼筋混凝土板塊,將過境交通全部覆蓋,板塊上麵是人行道和居民活動場所,板塊下麵是公路,再往下是地鐵。德方斯新城東區在規劃和設計上對建築與城市職能協調發展的大膽嚐試,是我們今後學習、研究的一個方向。它使人們能夠通過便捷的各類交通方式直接進入建築內部,而地麵則創造出四通八達的步行係統,而且提供了充滿生機的休息娛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