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私人訂製(2 / 2)

兩個多小時後,兩人離開卡普的家,張青峰滿臉興奮:真是趕得早不如趕得巧,這個斯賓塞居然也在尋找梵帝利!而且他對梵帝利的了解超乎想象,遠遠超過他所知道的任何人!

通過交談,張青峰了解到,斯賓塞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古印度文明,其中最大的一方麵就是古印度曆史上消失的宗教,而在這其中,梵教則是最神秘的!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梵教並不屬於印度,起初它就是一個類似於婆羅門教的地方性宗教,直到公元七世紀,小乘佛教教義被婆羅門教徒歪曲後(比如印度佛教不但不戒色,還融入印度教“性力崇拜”,提倡“樂空雙修”)在印度盛行,而由於梵教和佛教有相似的地方,而且教義比佛教更加開放,所以在那一時期也極度興盛,並成為印度半島南部的第一大教。

但後來隨著十一世紀,大頭巾軍隊大舉入侵,慕斯林對於這種濫交的事兒是極度痛恨的,於是開始毀僧滅寺,導致短短一世紀內,這種極富阿三特色的佛教在印度半島徹底滅亡,而讓人不解的是,梵教也在同期莫名銷聲匿跡,其聖地梵帝利島更是詭異的消失了。

當然,對於所謂“戰五渣”一說,張青峰是不太認同的,最起碼帝刹摩尼的直屬軍隊肯定不是戰五渣,而且還厲害的很,這從東闐大寶寺遺留的壁畫就能看出,梵帝利軍隊中,那個帶頭的“修羅”絕對是堪比呂布的萬人敵,而且還是開了無雙的呂布……這種人要是戰五渣,那估計整個古代就沒戰士了。

斯賓塞尋找梵帝利也是源於一次偶然,他在大英博物館查詢資料時,偶然發現了一批二戰時期從印度運回的資料,上麵標注是從一處叫做“New ”的地方運回來的,裏麵有很多古董照片,上麵很多背景都有類似於寺院的建築。

就是錫蘭,是斯裏蘭卡的舊稱,從十六世紀初被葡萄牙人命名後,一直沿用到上世紀末,而歐洲人取名字一向貧乏的很,尤其對殖民地,比如原來美洲就是一票新英格蘭、新法蘭西、新西班牙林立……

而New ,理所當然的就是“新錫蘭”了。

博物館的人員解釋說,這個New ,指的應該就是斯裏蘭卡,亦或是地處斯裏蘭卡的一處要塞名稱,因為裏麵的背景風格和斯裏蘭卡很相符,斯裏蘭卡因為地處島嶼,而且島上的人從公元前三世紀就開始信仰佛教,所以與印度半島流傳的亂七八糟佛教有本質上的不同,大頭巾們滅僧的時候並沒有波及斯裏蘭卡,所以那裏的佛教傳承一直留了下來。

但斯賓塞的職業性讓他第一時間發現,那些照片背景裏的建築,並不是佛教寺院,而是另外一種與佛教類似的宗教,這讓他興趣大起。

通過詳細的調查,斯賓塞確定,在二戰期間,印度沿岸以及斯裏蘭卡周邊,沒有任何一座英軍的軍事基地與照片中相符,也沒有任何一座叫做“New ”的基地或島嶼!

而且他也沒有找到任何一處可以與照片中的背景對應上的地方!

注意,是任何一處,也就是說,所有照片,都找不到實際對應的地點!

莫名的宗教,以及一個不存在的島嶼,這引起了斯賓塞極大的興趣。

說到這裏時,斯賓塞還打開自己手機,給張青峰看了一張他存在手機裏的照片,照片是在一個島上,下麵還用鋼筆寫著日期:1941年12月。

照片是兩名英國軍官的合影,在一處沙灘上,周圍拉滿了鐵絲網、鹿砦,背景是一座山壁,上麵布滿密密麻麻的混凝土碉堡,大口徑岸防炮隱約可見。

最後經過多方查證,斯賓塞確認,這就是一千年前消失的那座梵教的聖地,“梵帝利”島。

當然,上述內容都是斯賓塞說的,給張青峰看的隻有他手機中唯一一張照片,至於其他的資料,斯賓塞肯定不可能與張青峰共享,畢竟這涉及到一個消失已久的古代文明、以及在人類眼皮底下隱藏了上千年卻沒被發現的島嶼,誰能發現,誰就能獲得不亞於“哥倫布”的聲譽!

所以之前聽張青峰提到梵教,斯賓塞第一反應就是緊張的問他做什麼工作的,如果張青峰是某“相關部門”的,那麼斯賓塞一點兒口風都不會露。

斯賓塞之所以和張青峰說了這麼多,主要原因就是想要進行他的下一步計劃,需要錢,需要很多錢。

而他向皇家學會提出的專項資金,卻沒有被通過,所以隻能謀求私人讚助,通過卡普的介紹,斯賓塞覺得張青峰是一土豪,所以他想謀求張青峰的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