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提升:六項修煉晉級氣場話語操縱至高境界(1 / 3)

古往今來,人類一切行為的目的,仿佛都旨在達到一種所謂“至高”的境界。氣場話語操縱同樣也不例外。在這個氣場話語操縱術修煉與運用的漫長過程中,我們從開始前的準備,到各種操縱策略的運用,再到完勝於各種場合與實際領域,循序漸進地去操縱談話對象。其實,在此基礎上,我們若能繼續完成六項修煉,便可以實現一次新的飛躍——晉級至高境界。實現這一目的,將激發藏於你氣場中的無限語言潛能,從而讓你的話語真正無堅不摧。

增強心理調控能力

晉級氣場話語操縱至高境界的第一項修煉就是要增強自己的心理調控力。因為隻有擁有強大的自我心理調控力,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氣場,自由地調動相應能量,從而遊刃有餘地駕馭氣場話語操縱力。

具體說來,心理調控力主要是對情緒的駕馭。凡成大事者,不是讓情緒駕馭自己,而是自己駕馭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例如,他們抑製衝動、避免爭論、善聽批評、開放胸懷、力戒不滿情緒外露等。這些控製情緒的習慣,看起來不起眼,實則是說話溝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非常擅長運用情緒戰術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曾經在法庭上漂亮地擊退了一位名律師。

“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給你的信了嗎?”律師拿出一封信,以嚴肅的口氣問道。

“收到了!”洛克菲勒回答。

“你回信了嗎?”

洛克菲勒麵帶微笑,不疾不徐地回答:“沒有。”

其後,律師一封又一封地拿出了十幾封信,一一詢問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也以相同的聲音和表情,一一給予相同的回答。

法官偏過頭來問洛克菲勒:“你確定收到了嗎?”

“是的,先生,我十分確定。”洛克菲勒鎮靜地回答法官。

律師忍不住麵紅耳赤地怒吼道:“你為什麼不回信,你不認識我嗎?”

“我當然認識你呀!”洛克菲勒依然麵帶微笑地回答。

這時候律師已經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暴跳如雷,不斷咒罵,洛克菲勒卻不動聲色,好像對方所講的事,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最後,法官宣布洛克菲勒“勝訴”,律師因為情緒失控而亂了章法,法官認為該律師已無法繼續辯論下去。

可見,洛克菲勒的“勝訴”,正是有效控製自己情緒的“戰果”;而律師的“敗訴”,卻恰恰是因為沒有有效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以至於法官認為他已經無法繼續辯論下去。其實,在任何場合,我們都有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甚至是羞辱自己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克製,然後再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反擊。

關於具體到如何提高自我心理調控力,方法有很多。其中,深呼吸與心理誘導是最為常見又奏效的兩種,在這裏推薦給大家。

1.深呼吸

深呼吸可緩解緊張情緒,使僵硬的聲音氣息得到調整。大口吸氣還是無濟於事,隻有深吸一口氣,摸摸你的喉嚨,感覺一下頸部的肌肉有多緊張。此時再屏氣,關鍵是呼氣而不是吸氣。呼氣時要徐徐地發出“嘶”聲,穩定持續地呼氣,並收縮腹部三角區的肌肉,借此緩衝、平靜一下過度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當你吐完氣時,放鬆肌肉,然後輕輕吸氣。

2.心理誘導

心理誘導法是用含蓄的暗示方法對人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給大腦以興奮地刺激。這種心理影響表現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為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樹立必勝信心,克服一切不利因素。

無論是自我暗示還是他人暗示,進行心理誘導時,切忌用消極暗示,諸如“別慌”、“別緊張”等暗示,這些暗示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反倒容易導致心理負擔產生。所以應當盡量避免去想可能使自己不安的反麵刺激,不斷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要用積極的暗示,如“我一定能成功”、“我狀態很好”、“我會順利”等,這些積極地暗示對心理誘導作用影響很大,一定的目標和意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製自己的情緒,克服緊張情緒的不良影響。

總之,具備這種強大的心理調控力,你的氣場也會隨之不斷增強。這樣,你既可以觀察談話對象的變化,找出破綻,又可以免增煩惱,精心準備自己的語言。

儲備必要的知識

知識是我們發揮語言威力最基礎的東西,沒有知識支撐,語言就是空中樓閣一座。隻有擁有豐富的知識並將其運用到語言中去,我們才能更好地駕馭語言,從而更好地提升說話能力,增強氣場話語操縱能力。

1.處事知識讓你言之有節

處事就是和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個小分子。隻要我們想要在社會上生存,就要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關係發生關聯。如果想使自己的語言更加合乎規律,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掌握必要地處事知識,掌握交際應酬起碼的知識,這樣才能說出與當時的情景相適應的言辭。

楊修是曹操的主簿,相當於機要秘書。有一次,他陪同曹操視察剛建成的一座莊園。曹操看了之後什麼也沒說,提筆在莊園的門板上寫了一個“活”字,然後轉身離去。眾人不知何意,麵麵相覷。楊修道,“活”字題在門上,即“活”外一門維“闊”,丞相是嫌門子太窄,加寬就行了。這話傳到曹操耳朵裏,曹操表麵稱許,心中不悅。

有一次,曹操出兵漢中,與劉備僵持不下。部將到曹操營中請問夜間號令,正好曹操正在喝雞湯,隨口說了一句“雞肋”。楊修聽後便讓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撤兵。眾人不明白,問他什麼意思。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可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

曹操聽後大驚,斥責道:“楊修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令斬之。

作為一個下屬,隨意揣測上級的意圖而擅自傳播,這是楊修被殺的重要原因。而這就涉及處事的知識。不懂這些,很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像探親、訪友、問候、祝賀、吊喪等這些都已形成不成文的規矩與習慣,若想提高語言應用知識,就應該投入社會,留心這些知識。

2.世事知識讓你言之有度

世事就是世界上的事,也就是社會生活中方方麵麵的常識、經驗、風情、習俗等。這種知識一般不用專門學習,隻要我們不脫離這個社會,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就會潛移默化,逐步體會領悟到。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當然世事知識太多了,我們不可能都親身經曆過。比如熟悉甲地,熟悉本地的世事知識,但對外地的這些知識可能了解很少。這就需要我們多學多問。我國有一句俗話“入鄉隨俗”,就是說到了外地就要學習並遵守當地的風俗習慣,否則隻會自討苦吃。

3.文化知識讓你言之有理

這裏的文化是廣義的文化,包括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精神財富,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間的政治、經濟、科學、藝術等一切盡在其中。這些知識體現為成語典故、名言警句等,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開拓人的視野,從而使人的語言表達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這些知識的獲得隻能靠我們孜孜不倦地學習。隻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你的口才才能提升得更快。

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為了使自己的兒子狀元及第,派自己的弟弟張居直約見極有可能獲得第一的臨川考生湯顯祖,要他讓出第一名。張居直說:“湯才子之鄉乃產筆名地,故王勃在《滕王閣序》裏寫有‘光照臨川之筆’的佳句。”湯顯祖笑道:“據我所知,王勃所言指謝靈運之詩,他曾為臨川刺史。”張居直的臉一下子紅了,尷尬萬分。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若對某方麵文化知識不足,就不要輕易涉足這方麵的話題,否則很可能會鬧笑話,讓自己的氣場出現混亂。

4.專業知識讓你言之有力

有一個騙子對外宣稱自己是一位學者,正打算到某小區行騙的時候,被一個民警撞上了。民警覺得他行動可疑,便詢問其身份。騙子堅持說自己是一個學者。於是,警察隨口和他聊起了家常。

“你是學者,那你研究什麼?”民警問道。

“我研究的是古代思想家管子。”騙子回答說。

“是管仲嗎?”民警繼續問道。

“是的。”騙子肯定地說。

“管子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的後代。我在讀本科的時候特別喜歡研究他的著作。”民警隨口搭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