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逆商的修煉(3)(3 / 3)

美國現代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四次獲得普利策詩歌獎的羅伯特·弗羅斯特寫這樣一首小詩,題目叫《一條未走的路》,詩中這樣寫道:“深黃的林子裏有兩條岔開的路/很遺憾,我,一個過路人/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佇立好久,我向一條路遠遠望去/直到它打彎,視線被灌木叢擋住/於是我選了另一條,不比那條差/也許我還能說出更好的理由/兩條路,說不上差別有多大。”正如弗羅斯特在詩中所言,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難以辨明未來的道路究竟哪一個會更好更順暢更光明,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多全力以赴,反正哪條路都擁有50%的成功的機會,你更喜歡哪一條路,就走哪一條路吧。

8.全力以赴,一切皆有可能

亨利?福特是美國密歇根州的農場主的兒子,他的父親是從愛爾蘭移民過來的,來美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卻成為了福特汽車工業的創始人,他的經曆可以稱之為傳奇了。

亨利年輕時在愛迪生照明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分廠做機械工程師,作為一名新來的技師,亨利的工作可是說是非常辛苦的。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在一個變電所負責各種機器的安裝和檢修,而且是夜班,從下午6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工作,月薪45美元。

盡管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亨利在這裏工作的很開心。他從小就對機器有著近乎狂熱的愛好,他的工作態度很認真,對新技術的理解、掌握和運用也很迅速,一年之後,亨利從變電所調到了底特律分公司總廠。幾個月後,他被提升為公司的副總機械師,月收入也漲到了75美元,再過了幾個月,亨利成了底特律愛迪生照明公司的總機械師,月薪100美元,在當時,這個收入已經是非常高的了。

已經是總機械師的亨利依舊像從前一樣勤奮地工作。這時亨利的經濟、工作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他並沒有因為這個而滿足、鬆懈下來。他經常翻閱《美國機械師》雜誌,他在家裏搞了一個工作室,在工作之餘跟一些夥伴研究汽車。

1896年的時候,亨利造出了一輛能夠運行的車,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鼓舞,使得他在這條路上繼續堅定地走了下去。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裏,他在自己簡陋的工棚裏設計並製造出了兩台汽車。

1899年8月5日,底特律汽車公司正式成立。亨利?福特任公司的機械主管和總工程師,並持有股份,新公司的資本為l5萬美元。就在這個時候,愛迪生照明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總經理亞利山大?道坐不住了,他找來了亨利,在辦公室做了一次深入交談。

道很客氣地祝賀了亨利,並對他說他是公司裏最有才能的人,緊接著他把話題一轉,“可是作為多年的朋友,作為上司,我不得不遺憾地指出,你現在在外麵所做的一切是沒有意義的,汽油怎麼能作為運輸工具的動力源呢?希望你把精力用在咱們公司的那些機器上,好好在電上動動腦筋,把那些不相幹的事辭了吧!”

接著,道又開出了一個非常誘人的條件,“我想挑選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擔任公司的總管,我認為你是最合適的。請你考慮一下我說的話,然後給我一個答複。”

然而,亨利立馬便給了道一個意料之外的答複,說他決定辭職。就這樣,亨利離開了愛迪生照明公司,開始了他的汽車之路。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亨利此時選擇安於現狀,繼續留在愛迪生照明公司,而不是全力以赴投入汽車事業當中,恐怕汽車的曆史都要改寫了。

所以,在逆商的修煉中,全力以赴是最終的修煉項目,套用一句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人生在於規劃,主動謀劃未來,全力以赴,一切便皆有可能!

全力以赴並不是莽撞向前,巴頓將軍曾經說過:“精心計劃後,冒險與莽撞大不相同。”從哲學角度講,全力以赴和孤注一擲有近似之處;從心理學角度講,全力以赴多多少少要有些“賭性”。然而,無論什麼事情,隻要去做,都會有50%的成功率。

拋開個人的健康因素和家庭因素對成功的影響,從成功學的角度看,成功者所具有的,其實是一種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的魄力,逆商修煉的最後一課,就是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需要有以下條件作基礎:

第一,要有堅定的信心;

第三,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第五,要有專業技巧;

第七,要有超強的決策能力;

當這些都具備了,再全力以赴,就會有極大的可能成功。而這些都具備了,您的逆商也就必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達到了直指成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