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話隨人說(1 / 2)

卻說龔仲出身於農村,生長於農村,對農村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雖說現在已經離開農村多年,但這份特殊的感情不但沒有淡化,反而還愈來愈濃厚。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對於那些來自於農村的打工人員,龔仲是從內心盡可能關照他們。畢竟將政策傾向於弱勢群體,這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之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在的城市與往年有很大不一樣。不管是大街小巷,超市商場,還是高檔娛樂場所,豪華賓館飯店,到處都有農村人的身影。他們為了自己的生活,也為了城市的發展,以各種形式融入城市,成了現代都市裏不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現代都市生活,離不開農村裏的人,他們為城市生活增加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但作為一個在城市裏沒有任何依靠的農村人,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大都市打下一方天地,從眾多的競爭者生存下來,那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作為一個農村人,來到城市裏當老板的,或拚得自己一番事業的很少,絕大多數都是以打工的形式存在。江南正氣管理局也如全國各地一樣,不管是正氣物業公司,還是機關後勤保障中心車輛管理科、食堂供應管理科等部門,都有大量的打工人員。他們以合同製用工形式,憑著自己辛勤的勞動,艱難地生活著。

怎樣保障這些部分弱勢群體的合法利益,給他們應有的尊重與理解,國家出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俗話說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層管理者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加上監督機製不健全,很多法律法規在執行中被打折扣,最後開同虛設。這樣一來,要想保障這部分弱勢群體的利益,就很困難了。這不是個體,而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因此,個別走極端的人也做出了一過激的事,給社會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龔仲作為單位上的財務管理人員,同時負責聘用人員管理,每天都要與這部分人員打交道,對於他們的酸甜苦辣是最清楚的。他們工作辛苦,收入卻少得可憐。有時還要麵對單位上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沒有修養與素質的幹部職工,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龔仲很理解他們,也很同情他們,在工作中,就憑著自己的良心與能力,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際困難。

不管是哪個單位,資金永遠都是有限的,但人們支出的欲望卻是永遠滿足不了的,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錢不夠用的道理。龔仲就處在一個這樣的矛盾體中,每天處理著資金供與求的矛盾,一個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由於多年處理類似問題,龔仲心裏對於那些搞小動作的行為可謂深惡痛絕,但對於涉及到聘用人員的費用,他還是在政策範圍內,能關照的就盡量給予關照。

龔仲調入機關後勤保障中心工作後不久,很快就發現中心及所屬經濟實體現有幾十位聘用人員中,一般在中心工作十多年了,短的有幾年,長的還有二十多年的。但因為種種原因,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前,沒有給他們購買養老保險。龔仲經過仔細分析,對照勞動法相關法律規定,他感覺到這對他們不公平,應該給他們的待遇沒有給,不但傷害了他們的利益,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也使機關後勤保障中心存在較大的用工隱患。

龔仲的為人就是這樣,心地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原則性強又不失靈活性。這些農村來的打工人員,他們在城市裏沒有任何關係,他們憑自己的勞動艱難地生活著。但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他們的合法權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養老保險,是他們退休後的保障,是晚年生活的保障,不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老無所依,晚年生活將沒有保障。

於是,龔仲憑著自己的良心,利用了二個多月的時間,到省社保局找文件,查依據;通過社保局到執行政策比較到位的地方上其他機關單位,向他們了解聘用人員養老保險的具體做法;然後又對機關後勤保障中心及所屬經濟實體現有聘用人員,結合政策規定進行摸底調查,框算出給這些聘用人員補購養老保險需要多少經費。最後,龔仲將這些情況摸清後,就向局領導遞交了一個《關於為聘用人員補購養老保險的請示》。

在這個內部請示中,龔仲詳細地說明了法律規定,政策依據,以及一些機關好的做法。同時闡明了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存在的用工隱患問題,最後提出了為這些人員補購以前年度養老保險的具體方案。在請示的最後,龔仲還附上了自己收集到的法律法規相關文件。很快,以趙一局長為首的江南局黨組經過慎重考慮,批準了這個方案,並指示財務處安排了五十多萬元的專項經費。

龔仲立即根據局黨組批準的方案,與社保部門具體聯係,為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在機關後勤保障中心打工的聘用人員,全部補購了養老保險。就這樣,龔仲憑借自己的智慧,憑著自己的良心,憑著自己的滿腔熱忱,為那些聘用人員解決了實際問題,保護了他們的合法權力,也為機關後勤保障中心解除了用工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