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特殊溝通(5)(1 / 2)

聽到這裏,董昕主任點了點頭,但他還是沒有說什麼。董昕主任知道龔仲所說的這些,都不是他要表白的重點,這隻是他的開場白而已。他們今天在一起溝通的主要問題,就是一個財務管理人員,如何正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做到不越權,不侵權的問題。說白了就是董昕用錢時要不要向龔仲溝通,龔仲應不應該過問他董昕用錢的事。

說到這裏,龔仲喝了一口茶,疏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接著慎重地說道:“但財務工作有財務工作的規定,這些規定都是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的,隻要是從事財務工作,不管是什麼人都必須嚴格遵守。

“至於具體哪些工作是財務人員應該管的,哪些工作不是財務人員應該管的,雖說國家發布的會計法及各省市出台的會計人員工作條例有一些規定,但肯定沒有規定得那樣具體那樣全麵。而且在執行過程中,還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問題,每個單位具體做法肯定不一樣。”

應該說,龔仲的這些見解是實事求是的,是有人情味道的,也是符合現實生活的。

董昕主任邊聽邊點頭,不禁有些同意龔仲的觀點,特別是聽到龔仲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單位肯定都不一樣”的說法時,董昕主任有些嚴肅的臉孔也慢慢舒鬆開來,感覺到龔仲並不是印象中的那樣死板,那樣沒有人情味道。董昕主任感覺到,以前與龔仲可能溝通太少了,或者一麵之詞聽得太多了。

董昕主任表情的變化,龔仲一一看在眼裏明在心理。龔仲知道,在機關裏工作,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很多說法,並不是如你表麵聽到的或看到的那樣簡單。一些表麵冠冕堂皇的東西,背後可能隱藏著意想不到的陰暗。

如果你不知道察言觀色,如果你輕易相信別人口裏說的話,如果你崇尚“眼見為實”,那你真的有可能被別人賣了還在幫著數錢。環境可以改變人,人也可改變環境;有能力就去改變,沒有能力就要學會適應。這是在機關工作,必須悟透的潛規則之一。

但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龔仲自然有自己的原則。龔仲並沒有為了迎合董昕主任而一味說些董昕主任喜歡聽的話。

“我從事財務工作二十多年,接受過各種各樣的審計。從中總結出了一條基本經驗,那就是審計人員審計時,如果對某些支出有疑問,他們首先找的是肯定財務人員,不是經手人,也不是單位領導。

“因此,一個合格的財務工作者,他審核每筆支出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審計人員詢問此筆支出時,他怎麼解釋,是否解釋得清楚。

“如果自己都感覺到解釋不清楚,自己都感覺到說服不了自己,那這位財務人員肯定會向經手人或單位領導詢問一些具體情況。”

龔仲喝了一口茶,並沒有在意董昕主任表情的變化,有些激動地說道:“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不知道財務人員的良苦用心。他們一味地將財務人員放在自己的對立麵,簡單地認為財務人員多事,借口製度規定為難他人,問了一些不應該問的事,關心了一些不是財務人員應該關心的問題。”

龔仲緩和了一下語氣,以一個財務人員的身份,自我反省地說道:“當然,我們這些財務人員,有的可能是性格問題,沒有注意方式方法,沒有將道理說清楚,給人的感覺是不尊重人;有的則是簡單粗野,態度惡劣,盛氣淩人,指手畫腳,拿著雞毛當令箭;還有個別人也不排除利用手中的權力,故意為難別人,刁難一些經辦人員,甚至索拿卡要,把財務人員的形象搞壞了。”

最後,龔仲總結性地說道:“董主任,我覺得我們在工作中,如果大家都能換位思考,都能平靜地對待工作中的一切,都能實事求是待人待事,相信很多矛盾都不會發生。就如一個財務人員,隻要沒有私心,隻要出發點是好的,隻要沒有傷害他人的尊嚴,大家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就如審核一筆支出時,問一些支出的具體情況,這是財務人員的權力,經辦人員有義務解釋清楚。如果沒有什麼名堂,又怎麼會怕別人問呢?如果一切都正常,財務人員又怎麼會問呢?當然,如果我們的財務人員能夠注意方式方法,大家一團和氣肯定更好。”

實事求是地說,龔仲的態度是誠懇的,觀點也是人性化的。但這並不是董昕主任期望的。

董昕主任的期望就是,財務人員應該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審核一筆支出時,隻審核手續是否到堂,數量金額上有沒有邏輯錯誤,發票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除了這三個問題外,其他的情況,如是否真實,是否合理,是否與單位有關,諸如此類問題,都是領導管的事,財務人員就不要問了,也不要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