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一上班,董昕主任就將龔仲叫到他的辦公室,從抽屜裏拿出二張發票遞給他,並指示道:“龔主任,你將這幾張發票報了,這是我昨天晚上接待老板用的。”
龔仲從董昕主任手裏接過那幾張發票,快速地掃了一眼,發現是一張餐費、一張住宿費和一張美容費發票,總金額近三千元。“好的,我知道怎麼做了。”董昕主任采取這種方式報銷費用,也不是第一次了,龔仲當然知道怎麼做。
對於董昕主任的這種做法,龔仲曾為此提出過異議。他曾對董昕主任建議道:“中心的支出采取一支筆審批製度,全部由主任審批。但主任的費用,可以采取交叉審批方式,你經手的費用由方文副主任審批,這是符合財務製度規定的,很多單位也是這樣做的。”
但董昕主任並沒有接受龔仲的建議,他理直氣壯地說道:“哪個財務製度規定主任的費用必須由副主任審批?哪個財務製度規定辦公室主任不能代替主任報賬?”
龔仲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確實沒有哪個製度有這樣明確具體的規定。但我感覺哪個發生的費用由哪個經手報銷,這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領導班子配備幾位成員,而不是一個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有相互監督的意思在內。”
董昕主任眉頭一皺,有些不高興地說道:“龔主任啊,你要我怎麼說你好?你是辦公室主任,中心的整個接待工作由辦公室負責,你有為領導排憂解難的義務。現在隻是要你經手填寫幾張報銷單據,你就有這樣那樣品說法,這是否符合一個辦公室主任務身份?”
從此以後,董昕主任發生的很多費用,全部都以龔仲的名義報銷。也就是說,龔仲經手報銷的餐費、洗腳費、住宿費、美容費、辦公費等各種各樣的費用,表麵上是龔仲發生的費用,實質上卻是董昕主任發生的費用。
見到龔仲接過發票後沒有提出什麼異議,董昕主任比較滿意他的態度,說道:“龔主任,現在離過年隻有十多天了,按往年的慣例,我們要走訪一些平時關心我們中心工作的領導,你給我準備一下資金。”
接著,董昕主任就與龔仲一起商量,哪些領導應該感激,哪些領導應該拜訪。按董昕主任的思路,江南正氣管理局八位局黨組成員、二位非領導職務局級幹部,還有八位關鍵處室負責人,如財務處長馬建設、人事處長史權、辦公室主任楊國忠等都應該在感激之列。
每逢新春佳節,親戚朋友同學戰友相互走訪,見麵時不停地祝福著“拜年了!”“新年好啊!”“恭喜發財!”等吉祥話語,你來我家我去你家,一起聚聚吃餐便飯喝點小酒,表表心意,聯絡感情,並送上一個小小的紅包,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也就是拜年。
隻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個傳統吉祥美好的節日,卻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所侮辱了。一些有權有勢的領導幹部,他們卻利用這個時機,動用手上的權力,用公家的資源滿足自己的私欲。於是,這個象征著吉祥美好的紅包就就變味了。雖說送者是理直氣壯,收者是心安理得,但老百姓就對此深惡痛絕。
“那每個人送多少合適呢?”對於董昕主任的這種做法,龔仲除了心裏感歎幾下外,當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現在的社會風氣就是如此,大家都這樣做,董昕主任隻是其中一員而已。再說,就他了解,一年上頭,董昕主任不知道用單位的公款“感激”多少了,這點紅包錢也不算什麼了。
“雖說我們中心不創收,經費也有限,但應該用的錢還是不能小氣。隻是送多了,我怕領導們也不會接收。我看這樣好不,局領導每人二千元,處領導每人一千元。你認為怎麼樣?”董昕主任思考了一下,征求龔仲的意見道。
聽到董昕主任這樣說,龔仲快速地在心裏框算了一下,這要近三萬元的資金。他沉吟了一下問道:“春節是大節日,送這點紅包確實不算多。隻是我們沒有備用資金,這筆經費從哪裏來?”按往年的慣例,都是龔仲先從自己的銀行卡裏墊付,然後再想辦法以其他名目從賬上轉出來。
董昕主任思考了一下,說道:“這樣吧,還是先由你個人墊付,然後再想辦法轉出來。你將錢準備好後,給我用信封裝好,要抓緊點。過年隻有十多天了,時間比較緊,我把這些紅包送出去都不容易喲。”董昕主任說完後伸了一個懶腰,有些無奈地說道。
去領導家裏拜訪送紅包送禮品,這是龔仲最討厭的事情之一。但對於董昕主任的感歎,龔仲卻有些不敢苟同。他知道董昕主任不但不討厭去領導家裏送紅包送禮品,相反還非常喜好做這些事情,隻要有這樣的機會就不會放過。隻是龔仲不會蠢到當麵點破董昕主任,他隻是微笑了一下,深有同感的說道:“確實,沒有哪個願意到領導家裏送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