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仲簡單地說明來意後,就將手上的資料遞給史權處長,最後總結性地說道:“史處,造成我現在收入比機關後勤保障中心絕大多數幹部職工都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沒有執行這二個內部文件,使我沒有享受到政策外津貼補貼這塊收入。”
史權處長接過龔仲遞過的那些資料,沒有說什麼,就認真地看了起來。史權處長五十來歲年紀,身體有些偏伴,國字型臉,不苟言笑,平時路上遇上有人恭敬的招呼時,他隻是輕輕的點一下頭。當然,龔仲遇上招呼時,他有時也還是微笑著點下頭。
看著史權處長深沉的表情,龔仲心裏明白,史權處長這是在邊看邊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在沒有把問題考慮成熟時,是不會輕易對自己的問題表任何態的。
這是機關裏最習慣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官位越高,權力越大,越要求上進的人,越難得開口。所謂言多必失,也就是這個道理。隻有那些政治上不成熟的人,才會誇誇其談,才會隨意說話。因此,在機關裏,你隨時隨地都會遇上一些故作深沉老練的人。其根本原因,也就在此。
史權處長邊看,雙眼上的眉毛邊不時地扯動著。龔仲知道,這是史權處長遇上了為難的問題,沒有適當的解決方案時自然流露出來的表情。龔仲沒有說什麼,隻是靜靜地看著史權處長。
過了一會兒,史權處長終於將龔仲收集的那些材料看完了。他沉了一下臉,皺了一下眉頭,歎了一口氣,思考了一下,才對龔仲說道:“龔主任,你反映的情況屬實,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人事財務執行政策沒有沒有什麼錯誤。”
對於史權處長的這個結論,龔仲當然不能接受。但龔仲沒有立即申訴,他知道史權處長下這樣的結論,肯定還有具體解釋。因史權處長不是一般的人,他不會輕易下結論。如果他下結論,一定有他成熟的考慮,有非常具體的理由。
果然不出所料,史權處長站了起來,為龔仲倒了一杯茶,緩和了一下語氣,接著說道:“雖說這二個內部文件規定,如果行政事業崗位發生變化,人事處要重新調整工資,按新崗位標準發放工資。但你拿公務員工資,是你自己選擇的。”
史權處長說完後,就詢問式地看著龔仲。龔仲回答道:“是的,當時我調入機關後勤保障中心工作時,當時的人事處趙處長與鍾副處長找我談話時,確實是這樣約定的。”
龔仲回憶了一下,直接肯定了史權處長的詢問。他接著又提出新的疑問道:“史處,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別的人崗位發生變化時,根據這二個文件規定,按新崗位調整發放工資,而我卻一定要改變身份後,才能按新崗位調整發放工資?”
史權處長思考了一下說道:“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不清楚,也可能有特殊情況,我沒有辦法解釋你這個問題。不過,既然你們約定好了,說話就要算數,不能現在反悔。你說呢?”
史權處長說完後,就微笑地看著龔仲。待龔仲輕輕點了點頭後,他接著說道:“再說政策外津補貼這個問題。龔主任,你知道的,公務員係列實施了津補貼改革後,早是沒有政策外津補貼之說了。”
史權處長說的這情況,龔仲當然清楚。江南正氣管理局局機關公務員係列,早在幾年前就按規定實施了津補貼改革,每月除固定的工資外什麼也沒有了,但事業單位則暫時沒有改革。
史權處長沒有詢問龔仲的意思,繼續說道:“至於各行政處室的內部提成收入,你現在是機關後勤保障中心的的工作人員,當然不可能享受哪個行政處室的內部提成收入。你想想,你是享受正氣一處的提成好,還是享受正氣二處的提成好?”
聽到史權處長這樣問自己,龔仲想了一下,有些苦笑地回答道:“是的,史處,局裏不象以前那樣,有統籌的那塊提成收入。現在,我在機關後勤保障中心工作,確實不好享受哪個處室的內部提成收入。”
“是的,這樣想就能理解了。”史權處長接著說道:“龔主任,你沒有享受機關後勤保障中心的政策外津補貼,也就是績效獎金與福利費,主要是因為你的工資在局機關發,而所有津補貼及福利與工資走。”
史權處長說著,用手指了指龔仲收集來的那些材料,繼續說道:“我們這樣做,並沒有違反我們發布的這二個內部管理文件,因為這二個內部管理文件中,沒有哪條不允許這樣做。”
史權處長說完後,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緩和了一下語氣說道:“不過,你說的情況也可理解,畢竟同一個部門工作,但級別工齡文憑低於你,收入卻比你高,不管是哪個都是很難接受的。”
史權處長不愧是長期在上位工作的人,對於龔仲的問題說得頭頭是道。一瞬間,龔仲仿佛有一種自己理虧的感覺。但他很快就清醒過來,不管從哪個角度說,在同一部門工作,文憑職務工齡低於自己,但收入卻高於自己,這都是一種不應該發生的反常現象。
話說到這個份上,龔仲想道,如果隻是幾個月就算了,畢竟他是一個非常顧全大局的人。但現在這種反常現象已有幾年了,每年一萬多元,幾年下來卻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他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