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光環背後(1 / 2)

“這是我考慮問題不成熟,我回去後立即修改!”史權處長雖說沒有想明白這些道理,更清楚趙一局長冤枉了自己,但他沒有申辯什麼,而是直接承認自己錯誤。

毫無疑問,史權處長的應對方式非常正確。當然,如果在趙一局長麵前,史權處長還找不到正確的應急措施,他就不是人事處長了,更不是趙一局長“圈子裏”的人了。

隻見趙一局長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非常滿意史權處長的這種態度,臉色終於慢慢緩和下來了。

趙一局長心裏自然清楚自己委屈了史權處長,隻是他看了史權處長提交的方案後,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但作為一個廳局級領導幹部,趙一局長當然不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在史權處長這位愛將麵前,趙一局長也不可能說自己考慮問題不成熟。

因此,趙一局長需要借勢,一種“氣勢淩人”的勢,一種“下馬威”的勢,然後名正言順地讓史權處長按他新的思路走。

當然,在機關裏,作為一位上位者,在自己的下屬麵前,想要借這種勢,那簡直比喝涼開水還要簡單得多。

雖說史權處長即將上一個台階,很快就要成為趙一局長的副職了,但趙一局長必須要讓史權處長明白,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給的,他永遠隻能在他的掌控之中,絕對不允許出現第二個毛勇。

機關裏就是這樣,領導永遠都不會錯。

就是領導真的錯了,其責任也隻能由下屬來承擔。如果你的運氣好,領導就知道你隻是他的“潛罪羊”;如果你的運氣不好,你就是真正的“犯罪人”。

在張晗瑛手下工作,你永遠隻能是“運氣不好的人”。在成績麵前,她肯定是衝在最前麵,甚至不惜犧牲一切。在責任麵前,她比誰都躲得快,甚至可以顛倒黑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昧著良心。

在江南正氣管理局,類似張晗瑛這樣的人,還有大有人在,如伍鋼副局長、樹大明主任、方建軍總經理、董昕主任、馬誌兵副總經理、方麗紅會計……

在龔仲手下工作,你永遠都不要操心這個問題。他在安排工作之前,首先想到是下屬有沒有能力做,有沒有時間精力做。如果他認為下屬沒有能力沒有時間精力,他肯定不會利用手上的權力壓製下屬去做什麼。

但好人未必有好報,小人卻常常能夠得誌。古代都有農夫與蛇的故事,更何況在物欲橫流的機關裏,一切以利益為出發點與歸宿點。

“要保證招聘進來的事業編製人員,是高素質的人,是能夠做事的人。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具體要求你再好好考慮。”趙一局長最後指示道。

史權處長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立即認真思考起來。剛剛在趙一局長辦公室,他雖說一幅受教明白的樣子,但他的內心卻根本沒有搞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趙一局長為什麼否定自己的方案。

史權處長心裏清楚,他提出的這個方案,對事業編製人員招聘的思路,就是根據趙一局長的指示,結合公務員考試規定進行的。但現在卻被趙一局長直接否定,到底問題出在哪裏?

史權處長站起來給自己倒了一杯熱水,但他沒有喝下去,而是將杯子捧在手心裏,在辦公室裏慢慢踱著步子。杯中的熱力透過手心慢慢滲入他的體內,一種灼熱的陣痛刺激著他的神經。

這是史權處長思考問題的習慣。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是讓他頭痛的問題,他就以這種方式思考。在江南正氣管理局,趙一局長是這樣,董昕主任是這樣,史權處長也是這樣。

剛剛在趙一局長辦公室裏,史權處長清晰地回憶著趙一局長的每一句話。他知道趙一局長不高興,因為事業編製人員招聘思路不高興。但史權處長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趙一局長也沒有明說。

雖說想不明白,但史權處長一點都不著急。他是在官場上打滾多年的幹部,他知道越是遇到難題越不能急。急隻能慌自己的神,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益處。

想到這裏,史權處長回到座位上坐下,將放在桌上的方案拿了起來,再次認真的看了一遍。突然,他感覺到要捕捉到了什麼,想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隻是又沒有及時抓住。

“要保證招聘進來的事業編製人員,是高素質的人,是能夠做事的人。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具體要求你再好好考慮。”這是趙一局長最後的指示,史權處長敏感感覺,問題的關鍵在這句話裏。

也就是說,如果按這個方案,招聘進來的人不合趙一局長的意,在他的心裏不是高素質的人,不是能做事的人。史權處長的眼睛,不禁盯在事業編製招聘人員條件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