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處世箴言
修身篇
處世箴要
●走路,吃飯,穿衣,說話,均要學好樣。
●見事貴乎理明,處事貴乎心公
●天下事無非分所當為
●求夫理之至是,行其心之所安
●凡事以少開口,莫高興為主
爾近來讀《小學》否?《小學》一書是聖賢教人作人的樣子,爾讀一句,須要曉得一句的解;曉得解,就要照樣做。古人說,事父母,事君上,事兄長,待昆弟,朋友、夫婦之道,以及灑掃、應對、進退、吃飯、穿衣、均有見成的好榜樣。口裏讀著者一句,心裏就想著者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者樣做否。能如古人就是好人;不能就不好,就要改,方是會讀書,將來可成就一個好子弟,我心裏就歡喜。者就是爾能聽我教,就是爾的孝。
家書:鹹豐二年《與孝威》[釋義]你近來讀《小學》沒有?《小學》一書是先聖賢哲訓導世人成為完美之人的模式。你讀一句,就必須領會一句的精義;領會了它的精義,就要依照它所說的去做。古代人說侍奉父母,效忠皇上,尊敬兄長,對待兄弟、朋友的準則,夫婦間的倫道,以及灑掃庭除、言語應對、謙進恭退、吃飯穿衣,都有現成的好榜樣。口裏讀著這一句,心裏就要想著這一句,再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能按照模式去做。能夠依照古代人的模式去做,就是好人;不能依照古代人的模式去做,就不好,就要依樣改正,這樣,才稱得上會讀書,將來就可成長為一個好孩子,我心裏就喜歡。這即是你能聽從我的教誨,就是你對我的真實孝行。
走路、吃飯、穿衣、說話,均要學好樣。也有古人的樣子,也有今人的樣子,揀好的就學。
家書:鹹豐二年《與孝威》[釋義]走路、吃飯、穿衣、講話,都要學好樣。有古代人的好樣式,也有當今之人的好樣式,遇到了好的,便可以學習。
萬方多難,吾不能為一身一家之計。
家書:鹹豐十年九月四日《與孝威》[釋義]國家災難頻興,我不能隻考慮我一個人,我們一個家庭。
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備嚐辛苦,至晚歲事權到手乃有建樹,未聞早達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發舒,人事非曆練不能通曉。《孟子》“孤臣孽子”一章,原其所以達之故在於操心危,慮患深,正謂此也。
家書: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與孝威》
[釋義]自古以來,功名蓋世的人,大多數在他們的早年時期都飽嚐了辛酸苦辣,到了他們的晚年,有幸執掌權柄,才有成就,沒有聽說過早年時期就榮顯的人能夠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天氣不聚合就不能形成刮風下雨的氣候,人世間的事情不幾經磨礪就無法通曉。《孟子》“孤臣孽子”一章,推究他們(指孤臣孽子)榮達顯貴的原因在於時常警惕不安,深切地憂慮禍患,正是說的這一點。
兒但知吾頻年事功之易,不知吾頻年涉曆之難;但知此日肅清之易,不知吾後此負荷之難。觀兒上爾母書謂“閩事當易了辦”一語,可見兒之易視天下事也。《書》曰:“思其艱以圖其易。”又曰:“臣克艱厥臣。”古人建立豐功偉績無不本其難其慎之心出之,事後尚不敢稍自放恣,則事前更可知矣。少年意氣正盛,視天下無難事。及至事務盤錯,一再無成,而後爽然自失,豈不可惜?
家書: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與孝威》[釋義]你隻知我連年的事業和功績都得來容易,卻不知道我連年來經曆的艱難;隻知這時掃清流寇的容易,不知道我自此之後所擔當的任務更有多艱難,根據你給你母親的信上麵說的“福建的事情應該是容易辦理好的”一句話,就可看出你將天底下的事情看很輕巧,很容易。《書》說:“事情隻有籌劃它時考慮得很周到艱難,真正辦理起來才會容易。”又說:“輔臣隻有能夠擔當艱難之事的人才可稱為稱職的輔臣。”古代的人建立偉大功績,沒有一個人不是本著艱難、審慎之心而行事的,事成之後尚且不敢自己稍微放縱恣肆,事成之前的情況就更可想而知了。青年人誌向正大,勇氣正足,放眼天下底之下無一件艱難的事情。等到事務繁忙,總無成就,然後才茫然自失,難道不可惜?
天下事不難辦,總是得人為難耳。
家書:同治二年五月三日《與孝威》[釋義]天底下的事情並不是很難辦理的,難就難在總是找不到能夠妥善辦理每一件事的人才。
爾曹當念而翁之艱難辛苦,勤思保家保身之道,毋貽我慮。
家書:同治二年九月三日《與孝威》
[釋義]你們應該記取你們父親在外麵的艱難困苦,多方探求保護全家、保護自己一生的根本方法,不要增加我的憂慮。
在家讀書養母,經理家務,勿濫交,勿為習俗所染,謹身節用,自有得處,識之。
家書:同治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與孝威》[釋義]你在家裏要刻苦讀書,好好奉養你的母親,要料理好家裏的大小事務,不要胡亂交接朋友,不要沾染上時下的壞習氣,要勤勞謹慎,節約錢財,這樣做,自然會有所收獲的,你記住我的這些話吧。
爾年輕學淺,無閱曆,凡事以少開口,莫高興為主,記之,記之。
家書:同治七年三月一日《與孝威》[釋義]你年紀輕輕,知識淺薄,又沒有一點社會經驗,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少開口評論,莫興高采烈,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你一定要記在心裏,好好記在心裏。
未出任事以前,當苦心讀書;既任事以後,當置身家性命於度外,乃可望有成就。
家書:同治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
[釋義]一個人在沒有受命擔任官職以前,應該竭盡全力用心讀書學習;在擔任官職以後,就應該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置於度外,這樣才有希望幹出一點成就。
士君子立身行己,出而任事,但求無愧此心,不負所學。名之傳不傳,聲稱之美不美,何足計較?“籲嗟沒世名,寂寞身後事。”古人蓋見及矣。爾母在日曾言我“不喜華士,日後恐無人作佳傳”,我笑答雲:“自有我在,求在我不求之人也。”
家書: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與威寬勳同》
[釋義]讀書人樹立己身,修煉心性,受命出身任職,隻求無愧於自己的那顆心,不辜負學識。一個人的名傳不傳世,聲譽美不美好,有什麼值得計較的?“籲嗟沒世名,寂寞身後事。”古人大概有先見之明了。你母親在世時曾說我“不喜歡艾人,死後恐怕沒有人作一個好的傳記,”我笑著回答她說:“自然有我在這裏,我靠的是我自己,從不依靠別人。”
器忌盈滿,功名亦忌太盛,不獨衰朽餘生不堪負荷已也。
家書: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與威寬勳同》
[釋義]器皿裏的東西怕裝得太滿,太滿必將外溢;一個人的功勳名望也怕太大,不隻是因為我已年老體衰,不能承擔起國家重負了,還有前邊的意思在。
吾年已衰暮,久懷歸誌,特以西事大有關係,遽爾抽身,於心未盡,於義未可。然衰頹日甚,豈能久據要津?西事稍定,當即歸矣。
家書:光緒二年五月六日《與孝寬》[釋義]我已處於衰朽暮年,心裏久已作出了回家的打算,隻因為西北局勢事關重大,馬上離開,從內心來講,還沒有盡到責任,從道理上講,也絕對不能這樣做。但是,我一天天地衰老了,怎麼能長久地占據這樣重要的官位呢?西北局勢一好轉,我就立即回家。
事有成敗,命有修短,氣運之所由廢興也,豈由人力哉!惟能尊神明而外形軀,則能一生死而齊得喪,求夫理之至是,行其心之所安,如是焉已矣。
文:《銅官感舊圖》序[釋義]無論做什麼事都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敗的可能,有的人一生壽命很長,有的人則一生壽命極短,這是由人的氣數、運命決定的,哪裏是因為人的力量導致的呢?隻有能尊敬神明,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度外,就才有可能將任何人的生死都當成一回事,把別人的得失看成自己的得失,探索到事理的最正確的精微,心安理得地做自己認為應做的事,到達了這種境界,就完美了。
晝驗之妻子,以觀其行之篤與否也,夜考之夢寐,以卜其誌之定與否也。
書贈:《書贈徐訒庵》[釋義]白天從妻子兒女身上檢驗自己的行為,看看是否誠篤;夜晚要在夢中考察自己,看看自己的誌向是否堅定。
貪饕以招辱,不若儉而守廉;幹請以犯義,不若儉而全節;侵牟以聚仇,不若儉而養福;放肆以逐欲,不若儉而安性。
書贈:《書贈徐訒庵》[釋義]用貪婪之心來招取恥辱,不如以勤儉的方式,保持自己的廉潔;求取祿位,卻觸犯禮義,不如省儉自律,保全自己的節操;因侵吞、牟取錢財與人結仇,不如省儉自律,養益福祉;用放縱恣肆來填補欲壑,不如省儉自律,安適自己的心性。
見事貴乎理明,處事貴乎心公。理不明則不能辨別是非,心不公則不能裁度可否。惟理明心公,則於事無所疑惑,而處得其當矣。
書贈:《書贈徐訒庵》
[釋義]看事情要緊的是明白道理,處理事情最要緊的是有一片公心。不明白道理,就無法辨別對與錯,心不公正,就無法裁定事情行還是不行。隻有明白道理,出於公正之心,才能不被事情疑惑,而且,將它處理得恰如其分。
凡所為,當下即求合理,勿謂今日姑如此,明日改之。一事苟,其餘無不苟矣。
書贈:《書贈徐切庵》[釋義]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開始做的時候,就一定要使它合乎事理,不要說今天暫時這樣做了算了,明天再改過來。如果一件事情馬虎草率,其他的事情就沒有不馬虎草率的。
去弊當治其本,本未治而徒去其末,眾人之所暫快,賢知之所深慮也。
書贈:《書贈徐訒庵》[釋義]改正錯誤,應當從根本上改,如果最根本的原因沒有改,卻隻改掉表麵上的一些小小錯誤,那雖然能使一般的人暫時拍手稱快,但賢明智慧之人,依舊會為此深深憂慮。
天下事無非分所當為。
書贈:《書贈徐庵》[釋義]普天之下,沒有一件好事情不是一個人分內所應當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