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情報安全:保護自己的秘密
“20世紀的企業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錯誤是腐敗;而21世紀的企業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錯誤將是泄密。”
一國內某知名經濟學家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既要千方百計地獲取別人的情報(當然,要在法律與職業道德所允許的範圍內),又要慎之又慎地保護自己的情報,這是在現代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麵臨的重大情報課題,也就是情報與反情報技術。
緊急報案:江蘇省揚州市開發區的牧羊集團中宏機械有限公司被盜,被盜走的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MU600型顆粒機一套3冊技術圖紙,直接經濟損失2009萬元……
緊急報案:沈陽某食品公司的職員白某在辭職前將公司電腦裏儲存的部分商業秘密文件拷貝到3個軟盤中後帶走……
緊急報案:從中東考察歸來的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某電器公司的餘經理來到電腦微機室,撥號進入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結果裏麵空空如也,所有的商務電子郵件全部被人盜走,其中包括俄羅斯一客戶欲與公司進行大宗電器產品貿易的秘密協議……報案!報案!!報案!!!從國家計劃經濟的繈褓之中走出來的中國企業,突然置身於洶湧澎湃的市場大潮中,這才發現照過去的按計劃生產、憑指標銷售那一套不行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在技術上競爭,在產品質量上競爭,在經營方法上競爭。而這些參與競爭的技術、產品質量與經營方法,便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其競爭優勢便蕩然無存。毫無疑問,在當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商業秘密已成為了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得以發展的動力。可口可樂暢銷全球百年不衰,靠的是那5張曆經百年滄桑仍沒有外人知曉的秘密配方紙;瑞士的雀巢奶品公司成為全球奶品生產的“老大”,靠的是其獨有的牛奶巧克力製作秘訣;而依靠獨有的紡織技術壟斷世界工業產值近三分之一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在美國和日本的商業間諜竊取其紡織技術後一蹶不振;西班牙人製作巧克力糖的秘密被商業間諜竊取後,現在全世界都在生產……
——這就是情報的特點:捂在自己懷裏是財富,公諸於眾便一錢不值!
競爭情報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是企業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競爭情報的獲取變得十分重要。而換一個角度來講,競爭情報的保護似乎更加重要。目前我國企業界雖然普遍意識到了利用競爭情報手段來獲取競爭對手的情報的重要性,但並沒有意識到對手的競爭情報手段對自己競爭情報所構成的威脅。實際上,隨著競爭的加劇,開展競爭情報活動的企業迅速增多,企業自身的活動逐漸成為了競爭對手情報活動的目標。如何在大量獲取競爭對手情報的同時又保護好企業自身的情報,便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
獲得對手的競爭情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保護好自己的競爭情報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課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我們既要千方百計地獲取別人的情報(當然,要在法律與職業道德所允許的範圍內),又要慎之又慎地保護自己的情報。因此,我們既要研究如何獲取競爭對手的競爭情報,也要研究如何保護好自身情報的安全。
一、泄密:企業的災難
竊密威脅中國企業
市場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是產品質量的競爭,是經營策略的競爭,而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生產工藝、經營策略,無一不是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的秘密情報。毫無疑問,企業秘密一旦泄露,企業的競爭優勢便蕩然無存。就像戰場上泄露軍事秘密有可能造成全軍覆滅一樣,市場競爭中泄露企業秘密,則有可能給企業造成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日甚一日的商業竊密活動,使許多企業深受其害。
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八音琴生產商——浙江省寧波韻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受到嚴重的竊密侵犯。
八音琴生產技術一度被日本某公司所壟斷。中國作為工藝品、玩具出口大國,每年不得不花費數億美元從日本進口八音琴機芯。1992年,竺韻德攻克一係列難關,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八音琴,並申請了專利。此後,“韻聲”業務迅猛發展,先後被評為寧波市高新技術企業和浙江省專利百強企業,至今,“韻聲”八音琴已占有國內100%、國際20%的市場,其關鍵技術被寧波市保密局列為秘密級國家秘密進行保護。
後來,“韻聲”附近冒出了數家私營企業,他們通過采取各種手段竊取“韻聲”的秘密情報,並大肆假冒“韻聲”的產品和商標,通過低價傾銷爭奪市場。1998年以來,因商業秘密被竊所造成的降價和市場份額縮小,已使“韻聲”減少利潤4000多萬元。
佛山的中太企業有限公司四名高級工程師曆經四年、耗資數百萬元研製的瓷磚拋光機生產線為該企業在同行中建立了競爭優勢,但現在這個優勢因為一個助理工程師的跳槽並帶走圖紙而喪失殆盡。
這名助理工程師是拋光機製造圖紙的保管人,他跳槽時,將這套圖紙複印後帶走,然後提供給幾家相關企業,使他們也生產出了與中太公司一模一樣的產品,給中太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南海公安局桂城分局對該名助理工程師依法拘傳時,搜出了中太公司的拋光機生產線的圖紙200多張(其中大部分為複印件)。
劉伯承同誌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曾指出:泄密“是愚蠢至極的自殺行為,倘不立即糾正,確會招至亡國亡家之禍,深望大家警惕”。
政治與軍事泄密如此,企業泄密同樣也是如此。戰場上泄露軍事秘密,有可能造成全軍覆滅;市場競爭中泄露企業秘密,則有可能給企業造成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恰恰對於後者,許多人將其忽視了。正如一位企業家概括的,當今的社會,“企業的競爭體現在市場上,市場的競爭體現在商品服務上,商品服務的競爭體現在技術上,技術的競爭體現在商業秘密的保護上。”然而,當今的廠長經理,懂得競爭情報知識的鳳毛麟角,由於保密製度和措施的疏漏而使事業大廈毀於一旦的例子倒是屢見不鮮。國內的一位經濟學家由此認為:20世紀的企業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錯誤是腐敗;而21世紀的企業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錯誤將是泄密。
祖傳三代打冷鐵的張老板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以響當當的銅鑼產品成為有名的專業戶,張氏銅鑼不僅穩占廣東市場,後來還打進了其他東南亞國家市場。
有一銅鑼製造商向張老板取經,憨厚的張老板如實答道:“我的鑼是鐵打的,不過不是一般的鐵,是用幾種金屬混合製成,既有銅鑼洪亮的聲音,又無銅質易脆裂弱點,乃張家祖傳秘方。”一記者采訪後為宣傳地方產品,將其寫成報道,先後在幾家新聞媒體刊載和播出。
沒想到這一來竟把張氏銅鑼市場砸了。
“你把鐵鑼當銅鑼賣,騙人!”退貨和責罵如潮湧來,張老板苦苦解釋也無法挽回失去的顧客。
市場經濟不僅允許企業保守自己的商業秘密,而且還提供法律保護。但由於保密意識薄弱,保密製度和措施的疏漏,企業經營上受重創的例子屢見不鮮。看來,如何建立和健全企業內部的安全保密製度,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一課。
“敗家子”敗掉多少好技術
泄露一項秘密,便喪失一項壟斷性的產業,這已是被曆史反複證明了的事實,中國有著這方麵的深刻的教訓。
絲綢生產是中國人獨創的技術。目前世界上所有養家蠶和柞蠶的國家,最初的蠶種和養蠶技術,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我國傳去的。
傳說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的愷撒皇帝有一次穿著中國絲袍去看戲,引起了全場的轟動。觀眾們對這件中國絲袍驚歎不已,認為它是最華麗的衣服。2000多年來,精彩華美的中國絲綢一直風靡世界,被譽為“東方絢麗的朝霞”。
任何國家都不得不承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還是唯一生產絲織品的國家。根據現有資料,可以肯定至遲在4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養蠶、繅絲、織綢了。商代時期,中國的養蠶和絲織就有了較大的發展。一些商代奴隸主的墓中就曾出土了作飾物用的玉蠶。到秦漢時期,蠶絲生產已在全國推廣。我國古代的絲織生產不但規模較大,而且工藝精湛。絲綢的花色品種豐富多彩,絢麗奪目,暢銷全球。因此,早在2000年以前的西漢,中國的絲綢就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傳到了國外。偉大的“絲綢之路”盡管充滿險惡,路途漫長,關卡重重,但它仍把成千上萬匹的中國絲綢運到了歐洲大陸,又把歐洲大陸創造的巨大財富源源不斷地送到了中國。
許多人以為,中國對絲綢的壟斷可以千秋不變。但事實卻沒有我們想象的這樣美好,因為中國絲綢的巨大經濟利益,所以許多國家垂涎三尺,以至他們千方百計想竊取中國的蠶種和繅絲、織綢技術。傳說公元前15世紀有一位美貌的公主,曾經巧妙地把蠶蛹藏在簪花的頭飾裏帶出了中國。這個傳說沒有史料的證實,但另外一個說法是有確切根據的,那就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四處雲遊的波斯托缽僧向羅馬皇帝披露了蠶繭中抽取絲線的秘密。這些托缽僧曾偷偷地把蠶蛹藏在葦秸中運出中國,並讓其在希臘島的桑樹上繁衍。查士丁尼一世皇帝本已強大無比的軍事實力又憑添了巨大的財富,而中國則失去了千百萬金幣的進項。
日本也想出了竊取中國繅絲技術的辦法。他們向中國皇宮派出代表團,試圖邀請中國朝廷作坊的匠人去日本傳授技術。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國是不會答應這一要求的,但代表團仍然長時間地守候在皇宮周圍,等待天子開恩。實際上,他們是乘機剽竊繅絲技術,然後將其帶回日本國內。日本人終於達到了目的,不久後,日本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絲綢生產國。
絲綢技術的泄密,動搖了中國作為“絲綢王國”在世界上的壟斷地位。這本已是中國的一大不幸,但更不幸的是,許多中國人居然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尤其在當代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商業秘密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更趨重要的情況下,我國還在接連不斷地發生一起起重大泄密事件,並且有些被泄露的秘密竟是與絲綢技術一樣的中國獨有技術。
中國宣紙堪稱世界一絕,在國際市場上有“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的美稱,它質地柔韌白雅,紋理清晰純淨,薄而潤墨,綿而耐搓,不蛀不腐,題字作畫,有骨有神,因而深得中外書畫家的讚賞。
對於這一國寶,許多外國間諜垂涎已久。早在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伴隨著帝國主義的槍炮聲,不少間諜潛入我國,打聽宣紙的生產技術,並連偷帶搶地帶走了一些生產宣紙的特種樹皮。尤其是日本侵略者,采用暴力手段綁架了我國一些宣紙藝人,並運走了一些樹種。但是,我國的宣紙藝人寧死不屈,拒不向侵略者透露宣紙生產工藝,因此日本雖然繁殖了這種特種樹種,但因未得其生產奧妙,因而也未能真正造出高質量的宣紙。改革開放以後,許多外國間諜又開始打宣紙的主意。不同的是,這次他們不是采取暴力脅迫等手段,而是利用中國人保密意識淡薄的特點,在握手笑談之中,巧妙地竊取宣紙技術的奧妙。
令人痛心的是,半個世紀前中國宣紙藝人用生命保護的宣紙技術,改革開放後,在我國外事、保密、公安等部門鼎力保衛之下,還是被某些外國經濟間諜竊取了部分甚至大部分,從而給我國的宣紙生產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安徽的涇縣,是宣紙生產的的發源地,也是宣紙技術最完備最成熟的地方。早在1915年,涇縣生產的宣紙就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
日本人攫取宣紙秘密的欲望,一直沒有停止過。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他們就相繼派出了數批經濟間諜,以旅遊、考察、合資辦廠等名義潛入涇縣,試圖獲取情報。無奈涇縣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嚴密,該縣所有的宣紙廠都不準外國人參觀。
日本人無法進入涇縣的宣紙廠,他們就采用另一條計策,專門跟蹤宣紙廠的車輛。宣紙廠的車走到哪裏,他們就跟到哪裏,看是否能從中窺視到什麼情報,同時想著找機會收買宣紙廠的技術人員。
宣紙廠發現日本人的企圖後,將所有廠車的標誌全部塗去了,使日本人再也沒有跟蹤的目標了。
雖然這批日本人兩手空空地回國了,但是次年另一批日本人卻因“曲線竊密”而得手了。這批日本人知道涇縣宣紙廠防衛太嚴,他們無法從中撈到什麼情報。但他們了解到某省有一個由涇縣宣紙廠扶持的造紙廠,他們估計,那裏肯定沒有宣紙廠防衛嚴密。
待他們趕到該廠時發現,豈隻是防衛不嚴,簡直是開門迎盜!
這家紙廠的負責人不僅不學無術,而且崇洋媚外到了不知自己姓甚名誰的地步。他聽說日本人要來參觀,喜得心花怒放,不僅安排廠裏相關人員熱情接待,而且親自陪同其參觀工廠生產線。對日本人的問話,他有問必答,甚至連蒸煮原材料的堿水濃度這樣的細節也言無不盡。說了還不算,臨別時還贈送了一些××樹皮、××草漿、××藤等宣紙生產原料給“日本客人”。
“日本客人”簡直有點受寵若驚了!他們用刺刀和皮鞭沒有獲得的東西,竟在這“友好參觀”中得到了,他們甚至還懷疑這是不是中國人設的圈套。
哪裏是什麼圈套,日本人將這些東西帶回去“研究研究”之後,果真生產出了可與我國的宣紙質量相比擬的紙。
不久後,日本人便不無得意地宣布:“世界宣紙,涇縣第一,日本第二”,令中國人聽了哭笑不得。
景泰藍也遇上了同樣的命運。
中國是世界瓷器的發源地。瓷器和絲綢,一度是中國形象的象征,連“中國”的英文表述“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因為在西方人的眼裏,中國與瓷器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
早在16世紀,中國瓷器就以其精美的工藝、無以倫比的質量享譽世界,風靡歐洲。而這也引起了歐洲人的垂涎,他們千方百計想竊取中國獨有的瓷器製作工藝機密。
景泰藍是中國瓷都——景德鎮製造的一種高檔瓷品,具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曾經一度被歐洲某些王國宮廷爭相使用和收藏。
由於景泰藍加工技藝獨特,因此,直到現在,許多國家雖然掌握瓷器的生產工藝,卻無法了解景泰藍的獨特奧妙。在國際市場,在景泰藍加工技藝未被日本人竊取前,景泰藍一直是中國出口的拳頭產品。
景泰藍的這種無以比擬的優勢,引起了許多國家經濟間諜的垂涎,他們紛紛想盡辦法試圖獵取,但都未成功。一些國家的商人買回大量的景泰藍成品,回國請專家研究以進行仿製也都失敗了。
日本人對景泰藍工藝更是垂涎三尺,其中一個製造商尤為急迫,千方百計要刺探到景泰藍的生產工藝。
為此,這個製造商在日本收買了一名華僑,派他到中國搜集和竊取景泰藍的生產工藝秘密。這個華僑受命後,以代理商的身份為掩護,參觀了某景泰藍工藝美術工廠。而廠方對這個“代理商”的真麵目卻一無所知,他們一麵對他熱情款待,一麵讓他參觀了工廠的各個生產環節,並講解了全部製作工藝過程,甚至將工藝配方都作“見麵禮”送給了他。尤為可笑的是,這位代理商帶去了一台攝像機,開始時他將它藏在車上並不敢拿出來使用,見這些“廠幹部”如此“熱情好客”,便也不客氣了,他參觀完製作工藝後又去把攝像機拿了出來。後麵的情節滑稽得活脫脫是一則黑色幽默,該廠某“領導”不僅允許他再到車間裏,拍下了全部製作工藝流程,而且還洋洋得意地拍著他的攝像機說:“拍吧,拍下全部製作工藝,拿去讓人知道中國人的厲害。”
好笑嗎?好笑!但我們實在笑不出來。這個“代理商”自己也沒想到能夠如此簡單就搞到了他需要的技術情報,連忙回日本去交了差。那家日本製造商不久就生產出了“日本製造”的景泰藍,並大量打人國際市場,同我國生產的景泰藍競爭。不出兩年,中國的這項出口創彙的“拳頭”產品直線貶值,價落千丈,因為大批的日本“景泰藍”殺出來了。
不知道那個糊塗的廠領導,是否能算得出,因為他的糊塗,給我們本就不很富裕的國家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我國生產的龍須草席,也具有相當悠久的曆史,清朝時曾經是皇帝享用的貢品。這種草席從1953年開始大批出口,銷往日本、香港、馬來西亞、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曾在萊比錫世界工藝品博覽會上被譽為“中國獨有的工藝品”,被列為我國免檢出口商品,為國家換回了大量外彙。因此,我國保密部門曾把這項傳統工藝技術列為國家秘密。
然而,這項令許多外國人眼饞不已的傳統工藝技術,卻被一些國人視若爛帚,雖然他們還在享受祖宗們傳下來的技術帶來的利益,但他們並不珍惜它、愛護它。於是,我國又一項獨有的傳統技藝輕易地被外國人竊了密。
1980年,日本某株式會社派出情報人員,以“友好訪問”的名義,專門到某省對龍須草席生產廠家進行考察。這本來是赤裸裸的竊密行為,我們應該對這些人嚴防死守才對,但有關廠家不僅沒有進行必要的防備,反而大開廠門,熱情地讓日本人參觀了生產龍須草席的全過程,甚至允許他們對每道工序都作了詳細的了解和拍照,使他們輕而易舉地掌握了全部技術要領。
這兩名情報人員回國後不到3個月,日本某株式會社就生產出了這種龍須草席,並製造出了代替我國手工錘草的機器,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日本人對龍須草席技術無恥的據為己有的行為不僅結束了日本進口我國龍須草席600多年的曆史,而且開始了與我國的龍須草席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激烈的競爭,最終使得我國龍須草席的產量和出口量急劇下降。到1985年,我國龍須草席的出口額比1979年減少了70%,而到現在,龍須草席的國際市場可以說已完全被日本壟斷了,我國龍須草席的出口與生產廠家,幾乎全部倒閉。許多農民因此失去了龍須草的種植產業,更有許多工人因此失業,中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據國家安全部門提供的資料表明,近年來我國連續發生了多起重大的商業秘密泄露事件,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究其原因,關鍵是還有許多人對商業秘密重視不夠,保護不夠。綜觀近十多年來發生的泄密事件,我們不難看出,並不是竊密者動用了什麼先進的竊密技術,也不是他們派出了如何神奇的高級間諜,而是我們自己有意無意地泄露了秘密。宣紙技術、景泰藍技術堪稱中國的國寶,卻被一些國人視若爛帚,居然讓外國間諜進廠參觀,以至連那些久經風雨的間諜老手也覺得不可思議——得手得太容易了。“兩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C”是中國的重大發明,但卻在某學院學刊上刊登無遺,以至外國人隻要花幾毛錢買本雜誌回去就可以“按譜炒菜”;更有人將中國獨創的技術、獨有的種源拱手相送給外國人,結果“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人家反過來占領中國的市場!“馬大哈”:泄密的禍根法國情報機關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商業秘密泄露的已有案件中,因疏忽大意和不遵守保密規定導致的泄密,占全部案件的90%以上。換言之,嚴格遵守保密製度,可以避免90%的泄密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