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晚,當宋庭的妻子魏玲在房間裏休息之後,丁超把宋庭又叫到自己的房間,跟他進一步深談了一下,並指出了他目前需要改變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他的個性問題,“宋庭,現在,你不要把我當成縣委辦副主任,我也不把你當成作家,我們隻是普通人,普通老百姓,咱們隨便談點心裏話,好吧?”“恩,”宋庭重重地點了點頭,“我也這樣想,朋友,直言不諱,無話不談,最好!”“是的,”丁超也點點頭,笑容可掬,“你也看到了,邵書記對你這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這也就基本決定了你到N縣以後的政治麵目和仕途的走向。不易啊,小宋,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官場開端……”宋庭不語,品味著他的話,替他點燃一支煙,自己也點燃,點頭。“我實話實說,無論文字,還是其他,你都沒有任何問題,相信你一上手之後,也會很快成為一個合格的縣委秘書……”雖然說是實話實說,但丁超仍然擔心傷了宋庭的自尊,斟酌著,慢慢進入話題。宋庭聽著,心裏開始打鼓,他不明白丁超為什麼忽然一下子會這麼嚴肅認真,雖然他笑著,但聽上去他的話題比較重要了。“我的意思,你上班後,優點可以繼續發揚光大,領導尤其是邵書記會十分高興和喜歡。不過,缺點,你身上的缺點也是明顯的,作為朋友我必須事先提醒你一下,別怪我。不是別的,就是你的個性太強,文人氣質太強,有時候不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容易引起領導的不滿……”“你聽我說,”丁超擺手製止了宋庭想解釋的欲望,繼續說:“首先,要明確,你當然了也包括我,咱們這些人其實就是給主要領導服務的,所以,無論如何,第一就是要首先擺正自己的位置,說話辦事,都要考慮和注意,要時刻明白,我們既然要幹這個工作,一要幹好,二要千方百計要讓領導滿意。”“否則,就是不成功,甚至於失敗,”丁超笑笑,說:“前麵的所有努力也便一筆勾銷。”“政治,官場,就這樣子,我混過,我知道,我們既改變不了這個萬惡的社會和大環境,也就隻能--隻能盡力而為去適應它吧!”“你說呢?”丁超停頓一下,詢問宋庭。“恩……”宋庭深深點頭,表示聽懂了,也認可,“我明白……”“那就好,這也是我唯一擔心你的地方,文人嘛,嗬嗬,之前我也是!也曾經當過憤青哈……”“但請你相信我,宋庭,”丁超考慮了下,又推心置腹地說:“既然是我推薦你來,我又在這裏當這個副主任,你到縣委上班後,我就會盡力支持你的工作,也會保護你的利益。同時,你也要努力提高。這就是作為你的文友,我今晚重點要跟你講的話吧。”“隻要幹好了,當官,不成問題,隻要領導高興就成了!”宋庭再一次雞凍了,這從他的臉色和語言表達上都完全可以看得出來,他也跟丁超說了許多許多心裏話……然後,他忽然話鋒一轉,問丁超:“那,丁所長--嗬嗬,今後我就不再叫你丁超了,就叫你丁所長吧!”“不,”丁超搖頭,“公開場合當然可以,因為官場就這樣,官職是人們掛在嘴上的一把刀,但私下場合,比如現在,叫我丁所長就顯得遠了……還叫丁超,或者丁超即可。”“恩,那好,”宋庭道:“說心裏話,原先,我既不想當官,對於官場還深惡痛絕,甚至於不屑一顧。真的,哈哈,你別生氣哈,我說的是心裏話。”他強調說,“不過,今天我親身一感受你們N縣這些領導包括所謂的官場,印象一下子就全變了,不是變好了,而是變複雜了。”他想了下,頓悟的樣子,繼續說:“不說別的,今天無論是住這賓館,還是你安排的午宴和晚宴,都是我長這麼大今生今世的第一次。我倒沒什麼,關鍵在於,當我看到我愛人魏玲臉上那種滿足和開心的笑容時,我一下子明白了,別人可以當官,吃香喝辣,我為什麼就非要拒絕這一切呢???”“是不是哈?”“對……”丁超點頭,笑逐顏開,心裏卻是另外一番感慨,有一種想哭卻無從哭起的複雜心態。為什麼,不清楚,一時半會說不清……“即使是僅僅為我的愛人,為我的父母老人,你既然為我提供了這麼一個好機會,我也應該緊緊抓住。”“而且,你剛才說的那些,我的確存在,今後我會注意……”“恩,這就好……”丁超長長吐了一口氣,放心了。這其實也是他今晚最想跟他一個話題。“嗬嗬,不過有一點,我始終不太明白,丁所長……呃,丁超??”“哈哈,神馬?說吧!”丁超開玩笑。“為什麼中國的官場這麼大,僅僅就這麼一個縣,我看官就不少哈,再加上我一個,可能將來官場又多了一個小小的貪官汙吏,而少了一個為民為國思考的優秀青年作家??”這個問題,太過突然,丁超也從來沒有想過。不過,以他的聰明才智,略微一想,也便釋然了……“這個,不以解釋,中國這樣一個從封建社會過來的社會,官場本身就是一門複雜的藝術,一門專門的學問哈。”的確。丁超心裏知道,中國的“民官比”到底有多大?“26個百姓一個官”是當時全國最流行的說法。實際上,在這個數字得出的過程中,“官”就是過去所謂的“國家幹部”以及“吃財政飯的”、“吃皇糧的”混為一談,“官”的外延實際上是在被不斷地擴大再擴大……最終算出了一個“4572萬”的聳人聽聞的龐大數字。要還事物的本來麵貌,丁超想想也基本能夠明白,其中的關鍵是要弄清中國“吃財政飯的”和“吃皇糧的”“國家幹部”究竟有多少?包括哪幾類人?“國家幹部”中有多少人是“官”,多少人並不是“官”?按照中國官方慣用的“說法”,“吃財政飯的”和“吃皇糧的”實際上指的是所謂“國家幹部”,而“國家幹部”基本上可以分為“行政編製”和“事業編製”兩部分。一是屬於“行政編製”的國家幹部是公務員;二是屬於“事業編製”的國家幹部大多在各類事業單位工作,但也有一部分實際上在政府機關上班。根據《中國統計年鑒》(HH年)中的數字,在D政機關中具有“國有”身份的人數約為1000--1100萬,其中公務員有500--600萬,實際上另外還有500--600萬人,這些人則屬於“事業編製”……這些人,他們都可以稱得上是“官”。因為,中國的“官”,官方語言是一套,而老百姓們的民間說法又是一套,說法不一,不僅僅是“公務員”,目前大量的以“事業單位”的名義存在並且正在“實施行政許可”的“準行政機構”(事實上也是“權力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應當被看作是“官”。從另外一方麵也可以說明問題:與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前比,公務員從800萬減少到500--600萬人,事業單位職工則從2500萬上升為3000萬人,“吃財政飯的”和“吃皇糧的”“國家幹部”總數從3300萬上升到3600萬。這個很簡單,事業單位職工人數上升的原因,一是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有一大批原來的D政機關公務員被“充實”到事業單位,其身份也從“行政編製”轉為“事業編製”;二是為了適應政府職能的改變,政府機關中增加的“自收自支”的“事業編製”的機構和人員。問題的要害並不在於政府工作人員的總量太多,而是“官多兵少”,以小小的N縣為例吧,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包括丁超這樣的人在內當領導的人太多,做具體事情的人太少。尤其在人員精簡之後,差不多80--90%的人都有了“官位”。嗬嗬,公務員或國家幹部的多少對政治體製改革並不是一種重要的,甚至是一個很不重要的影響因素。重要的是要把政府的社會定位,包括角色和任務分清了,再來考慮用多少人的問題。D政機關也好,事業單位也好;行政編製也好,事業編製也好,該精簡的精簡,該增加的增加。而事實呢???“家庭出身”不在於提法,而在於客觀存在。象丁超家這種小地主成分,過去用它界定階級成分,體現了人之初政治上的不平等;如今用它界定經濟成分,體現了人之初經濟上的不平等。家庭出身本不可怕,可怕的是現在的單位要求填寫家庭出身,看的是你的家底厚不厚,家庭成員的權力大不大。當年引以為豪的貧農、現在都不會有人給你好臉色看。強調家庭出身就是告訴你,人一生下來就是不平等的,這是一種公開刺探隱私的行為。不管什麼年代,這種定格人的方式都會存在,有家庭出身就會有貧賤之分。當學習好不如家庭好,有能力不如有勢力成為人人信奉的準則時,誰不想擁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和複雜的關係網絡。古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