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導遊哲少(2 / 2)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年輕人,高霓娜看著王哲侃侃而談,感覺師同海錯過了太多。早就聽說師部長當年,沒有助力小王同誌上位,也就沒有收獲一個優秀的幹部。

這一點跟鄧華沒有可比性,小鄧同誌一旦發現優秀幹部,那是無論如何也要發掘出來的。就像當年萬盛縣的唐德海,還有川渝市各區縣的幹部,但是作為當初合馳市的組織部長,師同海卻沒有識人之能!

小王同誌側著身子走在前麵:“隨著後來發現和開辟了新的道路,這條古道逐漸人稀,鬥轉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絲路的絕大部分道路和遺跡,已淹沒在時間的風雨之中,但一些雄關險道,騾馬蹄印、詩聯題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曆史印痕。”

和那些專業導遊職業化的講解不一樣,小王同誌講解的時候是帶著感情的,齊斐可以感覺到王哲對這裏的深情,他就像是給客人介紹自己的家,沒錯就是介紹自己家的感覺。

仿佛他對每一個騾馬蹄印、詩聯題刻都有感情,是那種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不是虛偽的,沒有一點深情的做戲,沒想到唐家女人有這樣優秀的兒子!

連齊斐都有點羨慕了,因為小齊書記清楚一件事,王哲如此優秀跟他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如果他在唐一笑身邊生活,像薛永偉一樣享受錦衣玉食,怎麼可能體味到老百姓的疾苦?

怎麼可能吃百家飯?怎麼可能假期到老百姓家裏打短工?那是想都不敢想的,現在看來孤兒的人生,非但不是災難反而是王哲的財富,或者說他把悲催的人生,過成了人生的財富!

“這裏是當年用人工鑿岩開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古代原設的郵驛站點,現尚存的小街寬3米,長50米,兩端有街門等遺跡。由平坡西上羅陽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長三、四公裏的路段,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成的。”

雖然大家不能走到險峻的山腰,僅僅是聽王哲繪聲繪色的介紹,已經可以想象得出那是何等驚險的路徑。簡直是可以和蜀道相媲美的逆天工程,而這邊卻沒有當年蜀地政府的全力以赴。

這裏僅僅是商人自發的行為,用金錢和毅力打造一條天塹通途,很難想像當年的人們是如何做到的。更難想象的是,眼前的年輕人曾經走過每一處風景,現在說來才能做到如數家珍曆曆在目!

自己在萬盛縣生活二十年,居然沒有小王同誌了解的更多,甚至遠遠不及。要知道萬盛縣曆史底蘊絲毫不遜色合馳市,那裏擁有的曆史遺跡不比這邊少,可是自己卻似乎沒有深入了解過。

差距呀巨大的差距,高霓娜遺憾的發現,自己似乎對萬盛的感情不如王哲對合馳的呀!沒有足夠的深情,很難想像會對家鄉如此的了解,像是了解自己的身體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