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播者:主持人極富鮮明的個人特色
可以設想這檔節目如果不是梁宏達來主持,而是由其他新聞節目主持人來做的話,節目很難達到製作者的預期效果。
2、傳播內容:從觀眾的興趣點入手
選題很重要,標題也要吸引人,如《東北二王,犯下流氓罪的遲誌強》等等,相比之下《廢除勞教製度》和《英雄變成殺人犯》由於選題的限製,盡管老梁使盡了渾身解數,明顯與上述的幾個選題有所差距。
三、國內新聞類脫口秀節目發展趨勢
應當看到,新聞脫口秀節目在受到業內追捧的同時,也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視狀況:河北衛視第一季度對收視率、收視份額和71個重點城市收視率調查結果顯示,《老梁有看法》均隻排在衛視參與調查節目的第四位,位置處於中遊靠下,並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結果。綜觀國內先期開播的同類新聞脫口秀節目,可以發現,在收視率數據令人堪憂的背後,已經暴露了國內新聞脫口秀節目步履維艱的現狀,究其原因主要有:
1、傳播主體資源稀缺性:衛視熟臉撞車現象時有發生
如果名人脫口秀節目受到觀眾的歡迎,省級衛視的隱憂就是能否長期鎖定像老梁一樣的名嘴,如果有一天老梁不幹了,這檔節目難以為繼。給老梁更多的話語空間,給他相較其他衛視所能給予的更多權利,往往是省級衛視的無奈選擇。由於名嘴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在省級衛視的市場中會四處受歡迎,這就導致像老梁這樣的主持人會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衛視節目主持人的事業中去。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料,主持人投入在一檔節目的精力逐漸被分散,觀眾可以在不同的衛視中看到同一個人對同一個事件侃侃而談,時間久了觀眾厭煩了,其對節目的傷害會逐漸顯現。
2、傳播內容的困惑:選題同質化的背後是選題能力不足
由於老梁等名人的個人魅力,會產生穩定的收視群體,在追逐收看名人節目的過程中,觀眾會發現同一時期不同衛視的不同節目,名人講述的內容往往相同或相近。長此以往,這會給觀眾節目內容越來越“水”的印象;這固然有主持人個人精力有限的重要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視內容同質化背後,選題能力不足這個重要原因。以《老梁有看法》為例,3月17號播出了《上海複旦投毒案》,而這條新聞在2月18號已經宣判,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裏,各家媒體已經做了相對充分的報道,此時再選擇這個題目明顯就不占優勢,這給人一種炒冷飯的感覺。反映出欄目缺乏更為專業的選題能力,以及搜集觀眾興趣點的渠道,也就出現了不夠專業的結果。
3、傳播效果差異化:不容忽視南北文化差異導致的審美拒絕
即使老梁在相當大範圍內受到觀眾追捧,也不難發現,他受歡迎的領域更多局限在中國的北方地區。他的風格鮮明,有相聲演員和說書藝人的特質,這種風格更受北方觀眾的歡迎。並且他在講述新聞事件,發表新聞觀點給人淋漓暢快之感的同時,也會不經意間的流露出說教的意味。觀眾往往都有較重的心理防線,當其體會到欄目隻有一個立場且太過強勢時,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這點感受在南方觀眾中更為普遍。因而《老梁有說法》在南方城市收視率較低。相反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由於注意了觀點的平衡與中立,利用三個人物的參與和辯論,最終達成了內容在某種程度上的和諧與統一,從而巧妙的消解了南方觀眾的抵觸情緒,因而達到了更好的收視效果。
綜上,中國式的新聞脫口秀節目除了堅持國外對話風格的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仍然在受眾中保持著相當的熱度,國內省級衛視的相關新聞脫口秀節目,由於眾多原因困擾,已經顯現重蹈前些年“民生新聞同質化”現象的後塵,逐漸呈現盛極而衰的跡象。這種跡象既來自主持人稀缺化帶來的節目內容同質化等相關問題,同時也有不去借鑒國外相關節目形態的發展經驗,沒有遵循節目自身發展規律內在要求帶來的教訓與不足。□
(作者:郭宏,河北電視台總編室編輯;王凱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