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我們將濕地變成房地產,那麼這塊地方和江城城市中其他地方又有什麼區別呢?這裏將不會再有濕地,我們的腳下將是瀝青路邊,我們的身邊將是高層的建築。”
“為了保護這片濕地又能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因此就有了水滴建築的雛形。我們的住宅將懸浮在空中,距離地麵一百米到三百米的位置,而我們的下部則是一片濕地,它屬於自然,屬於動物。”
“就像剛剛記者們將自攝性攝像機派遣到水滴建築下方,拍攝水滴建築看到的那樣。我們的水滴建築利用特別的材質和物理原理,保證了陽光通過反射和折射後,能夠抵達地麵,這樣懸浮在空中建築就不會遮擋下部的陽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遠處能夠看到水滴建築,而在近處能夠夠看到它的輪廓而中間似乎是透明的原因。”
“我們把地麵的空間留給自然,利用了空中的空間,有人會問要是鳥兒飛來怎麼辦?其實這個提問非常好,我們采用了一些生態動物學的手段,讓鳥類不喜歡這裏,在飛行的時候回從這裏繞開。
我們經過了上百次的測試,以濕地為例子,這裏是許多鳥類的棲息地,樹林和濕地滿足了它們繁殖和生存的空間,它們在飛行時無一例外躲開了水滴懸浮屋,犧牲一點空中的空間並不會讓它們生活生存受到影響。”
何語初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將講解重點放在了水滴懸浮住宅本身。
何語初道:“其實懸浮建築,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盤古科技在江城就有一所懸浮花園酒店,這是懸浮屋的基礎。
對懸浮花園酒店有一定了解的觀眾們應該知道,懸浮花園酒店的原理是依靠可控核聚變引發超弦,從而產生引力波,由此產生反重力。”
“這裏,我們必須要承認,將可控核聚變技術應用到城市其實有風險的。現在盤古科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利用的原材料是氦三,氦三不會有輻射,但是設備在遭受攻擊時,也會產生劇烈的爆炸。所以懸浮花園酒店作為概念性的產品,全球隻有一座,不久之後也會因為安全原因暫停營業,進行改造。”
“我們可以將懸浮酒店的懸浮技術稱為大載重懸浮技術,這種技術目前應用於我們的大型貨運方舟身上。而我們的水滴建築使用的是更安全的民用懸浮技術。”
何語初這裏解答了懸浮屋懸浮的秘密,她道:“水滴懸浮屋,我們采用的是最新一代的超弦電池。超弦電池能夠保證的懸浮屋的穩定,包括在極端氣的穩定。同時我們也給懸浮屋增加了位移功能,在建築超弦電池無法抗拒的極端氣下,例如14級以上台風,我們的工作人員會為建築為添加額外的超弦電池,讓建築自主位移遠離危險地點。”
“大家也看到了我們建築的外觀類似於水滴形狀,這是最大限度減少氣流對建築物的影響。”
聽到何語初談到懸浮屋的這種設定,現場再次鼓掌!
大家一下就明了了懸浮屋為什麼會在空中保持穩定不動,超弦電池保證了懸浮屋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