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神色淡然的閔柏衍,閔柏涵一張臉上的神色則要更加複雜得多。
且閔柏衍說出這些極為駭人聽聞的話時,臉上的神色也並未有多大的起伏,就連語氣都沒有多大的變化,像是他所談及的事不過是別人的事一般,而非是事關他自身。
閔柏涵臉上的神色極為複雜,似是對於閔柏衍口中所說的話極為震驚,又像是有些不敢相信閔柏衍口中的話一樣,震驚和難以置信的神色在他臉上交替著。
間或還有些許的唏噓神色出現在他眼中。
他從未想過向來脾氣耿直的老三,會把這所有都看得如此透徹,甚至在他心中還在不斷地找尋借口之時,他便已經看得分明,且也非常從容地便接受了這種改變。
這種父皇帶給他們的改變,這種在父皇的有以推動下,促使他們不得不認清的事實和局勢發展的趨勢。
在此事上,他做得卻沒有一直被他輕視的老三好,至少他沒有老三這般洞若觀火的機敏。
如此一來,老二能否如願地東山再起,對於他來說,所存在的威脅,遠遠不如老三對他造成的威脅更大。
閔柏涵的心中因閔柏衍的這一番話,又開始變得無法平靜起來,且這般麵對著閔柏衍,有了這一番肺腑實言,他也越發地感覺到對麵之人的可怕。
他不敢想,若是大將軍段雲仍舊健在,沒有出現那一場意外,太子之位……他是否,連爭奪的權利都沒有……
朝中的情形似是一直延續了前朝、抑或是曆史上的各個王朝,文官和武官之間總是存在著分歧和矛盾。
然而因父皇從前也是能文善武,是以大耀國的朝局並未出現重武輕文抑或是重文輕武的現象,反之一文一物倒是一直在有序發展。
憑這一點上,便能看出父皇的深謀遠慮和目光長遠來,且他始終以為能在諸多皇子中脫穎而出,占據到太子之位,直到登上皇位之人定是有可取之處的。
而這一點也恰恰證實了父皇的深遠眼光和對朝局的未來發展,父皇早就已經做好了打算。
雖然父皇更擅長的是謀算人心,玩弄權術,然而這一點上卻是不可否認的。
但也正因這一點,朝中文官和武官並不和,且各自分據著朝中的勢力。
一眾文臣總體來說以丞相李宏源為首,而武將則是以大將軍段雲為首,這也是因為武將中隻有段大將軍的威望最高。
段大將軍從前在朝中不說是一呼百應,也是不相上下的,而無論是平內還是攘外,靠的也十有八九是武將,而非隻是牙尖嘴利滿腹酸腐的文臣。
然而想要順理成章地坐上太子之位,卻也少不了那些文臣的支持,畢竟文臣有文臣的好處,這一點善他卻是比老三占據了許多優勢。
且大將軍出事以後,向來與大將軍親厚的老三便少了一條臂膀,雖說這其中也隱含著敵國會來犯擾邊境的危機,然而他如今卻是要十分感激設計殺了大將軍的人。
想到這些後,閔柏涵心中不禁又想到了幾日前抖落出來的謀逆信箋一事,那次事發明顯是針對兵部尚書葉大人而來,老二不過是做了替罪羊。
段大將軍已逝,且他過去的勢力也一同土崩瓦解,若是葉大人再出了事,那麼老三才會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且在朝中又孤立無援。
看來,有人比他要將局勢看得更加清明,且想得也更加深遠。
這兩樁事,看似針對的是朝中之臣,實則真正想要對付的人,從來都隻有老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