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間,變了模樣的不僅僅是城南的小漁港,更有千裏之外的瑜城。
如今的瑜城已經辦不出絲毫曾遭過水患的模樣,無論是城裏還是城外往來的百姓臉上,都帶著一副笑嗬嗬的模樣,曾一度斷了往來的商賈也已經恢複了往日的有序。
曾一度蕭條的各處商鋪門前客商不斷,人來人往頗為熱鬧,往日如潮般湧入城中的難民已經罕見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往來客商。
在這其中,綢緞莊的生意最為火爆,這般炎熱的晌午仍可見店夥計忙碌的身影,更可見幾家綢緞莊鋪子前一輛輛滿載貨物的馬車駛離。
瑞王殿下閔柏涵坐在馬車中見到這樣一幅場景時,心中是有些動容且豔羨的,而更多的卻又是有些心急如焚。
雖瑜城不是受災重地,然據他所知這瑜城所轄的三鎮十鄉二十四村都已經恢複有序,絲毫不見災後的困境和破敗。
可見已經恢複昔日的繁華一事並非是老三弄出來糊弄人的障眼法,而他的封地瑤城卻是還不知是什麼鬼樣子!
想要指望那幫眼高手低的狗官給他做出點政績來,簡直是比登天還難,可瑜城的暴民一日不除,他便一日不能動身前往瑤城。
原本心下還有些歡喜的瑞王殿下閔柏涵,不過幾個轉念間,便是一副生人勿近的冷臉模樣。
怪的是這幾日別說暴民,就連半個災民的身影他都沒見到,倒是那處收納了上前災民的江堤,他倒是去瞧了。
不得不說,老三的這個辦法的確非常好且非常有效,至少他並未見到有人因分食不均一事而生事,畢竟在江堤上做工是多做多得少做少得。
說來便也是與付出息息相關,付出的多,所得倒的回報便多,並沒有吃白食之人。
原本他還對老三的這個做法有些鄙夷,親眼所見後卻才知是可效仿之法。
因今日是微服出巡,閔柏涵所擺的陣仗並不大,除了趕車的小廝,不過帶了兩名侍衛,且今日的閔柏涵也未穿著那一身威風凜凜的鎧甲,而是一襲華貴的錦袍。
他這陣仗在不乏富賈和權宦之家的瑜城中並不打眼,打眼的是他這份貴公子的氣度和容貌,且馬車的簾幔已經卷起,不僅閔柏涵能看清外麵的情況如何,街上往來之人也自是看清了車中的樣貌。
本就貴為皇長子,身份自來便尊貴,雖有些不學無術,可那通身的貴氣卻是鮮少能有人比得上,是以引得不少人駐足觀望起來,其這其中不隻有男子,更是有幾位膽大的姑娘往車中拋起了香囊帕子等物。
若是換了往常,本就好美色的瑞王殿下閔柏涵自是不會放過這等機會,可眼下煩心事一大堆,更有府上的荷側妃勾著他的魂兒,自是消受不起這等美人恩。
且這地界又是瑜城,是老三的封地,若是鬧出什麼風流韻事,他在老三麵前長兄的威嚴蕩然無存不說,隻怕父皇那裏也會開罪下來。
看著繡工精巧的香囊手帕,閔柏涵口中嘖嘖歎氣兩聲後,便甩手把這些物件都丟出了軒窗外。
“光天化日下便做此等輕浮之舉,實在是傷風敗俗。”
聲音冷清的嗬斥聲從車廂中傳出,方才還熱鬧非凡的街頭似是一下子便冷清了起來,隨後靜默的人群中不知誰人帶頭讚了一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