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連鎖反應(1 / 2)

常言道,“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這件對於閔柏衍來說好壞參半的事,對於瑞王和玥王則是完全壞的事情還是很快的便傳到了遠在金陵城的瑞王和玥王耳中。

閔柏衍被陛下親下聖旨封為雙封號的“瑾瑜王”,且享親王祿,並且陛下曾在下旨之時有意的將消息隱瞞一事,這其中種種聯係到一起實在不得不讓人心中起疑。

這道消息一傳回金陵城,便立刻在朝臣們的圈子中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有數位在不久之前剛剛棄瑞王投奔到玥王麾下的“牆頭草”聽後,更是後悔不已。

因為此舉在大多數人眼中不單單是有保護瑾王之嫌,更有意立瑾王為太子之意。

可在這之前,誰能想到瑾王能夠越過前麵兩位兄長率先獲得此殊榮?畢竟在這之前陛下可聰明呀表現出有對瑾王另眼相看過。

且不說瑾王爺母妃敏妃娘娘娘家式微,就單論敏妃娘娘本身,她在後宮多年膝下隻有瑾王爺這一子,這就足以見得陛下對敏妃娘娘也不過是多年相伴的情意在,寵冠後宮的事情是從來沒有的。

更有瑾王的封號也是中規中矩,並無太出彩的地方,相比眾皇子中第一位封王的瑞王和封號意義獨特的玥王,這位皇三子就顯得遜色許多。

要說從前還是有很多大臣看好閔柏衍的,畢竟有鎮北大將軍段雲是他師父,又有大將軍獨子作為其伴讀,各地武將中又有幾位是從大將軍手下提拔起來的,這樣而言已經在無形之中相當於有過半的軍權是掌握在三皇子閔柏衍的手中。

不過那也隻是從前,大將軍父子二人出事後,各地軍隊大大小小將領都經過一番調命,已經喪失優勢的閔柏衍自然不被他們看好。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個不聲不響的人,不過是不顧自身性命之憂便在暴雨天中帶著府中親兵前往封地賑災,就能讓陛下對其刮目相看。

此時後悔不迭的幾位大臣們紛紛覺得他們押寶押錯且壓得太早,但他們也明白像他們這樣趨炎附勢的人就算現在轉投到瑾瑜王爺那裏也是不會被他看在眼裏的。

誰不知道瑾瑜王自幼便時常出入大將軍府,習性自然也從大將軍身上學了三分,愛憎分明不說且最討厭他們這種牆頭草。

再怎麼說他們也是能出入朝堂有頭有臉的人物,又怎能為了這一絲不確定的訊號就像張信達張大人一樣舍出老臉一次次登門被拒後還是堅持不懈呢!

不過在他們幾位嘲笑張信達的同時心中有隱隱的生出一絲羨慕,若是張信達能讓瑾瑜王爺有所動容,那麼隻怕張大人日後便會飛黃騰達了。

但若此時就蓋棺定論也不免有些為時過早,畢竟現在形勢稍顯混亂,誰也不敢準確的說出誰就能成為太子將來繼承大統。

相比於那幾位心中暗自後悔的朝臣,從前同屬於瑞王麾下的張信達張大人就有些像熱鍋上的螞蟻了,畢竟直到瑾王、不,現在是瑾瑜王爺,畢竟從瑾瑜王爺離京他都沒能成功的登門入府與瑾瑜王爺見上一麵。

可這件事不就是押寶一樣嗎,憑的不過是運氣和眼力,如今之際,在他看來情況已經稍顯明朗。

享親王祿,又有雙封號,隻怕等瑾瑜王爺賑災完畢回京述職之時便是封親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