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多得是唏噓不已。
何道長問我們是否聽過民國時期,二劉爭川。
我當然沒聽過,許茂林卻說,是兩位劉姓軍閥在四川爭地盤,這兩位都算文明軍閥,其中一位建國後還當了大官。
何道長點頭稱是,並告訴我們,這兩位軍閥分別是劉文輝和劉湘,叔侄倆,在那個遍地軍閥土匪的年代,這兩位算是大義之人,劉湘是堅定不移的抗日派,劉文輝更出名(如今流傳網上的故事,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此令出自劉文輝之手,建國後,劉文輝先後在四川,中那個央任職,而二劉爭川涉及一些那種問題,避免查水表,這事就不詳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總之二劉爭川是劉湘勝利)
劉文輝是劉湘的叔叔輩,兩人祖籍都是四川大邑,而大邑旁邊有座鶴鳴山,道教名山,劉文輝喜好修道,法號玉猷,時常去山裏向道長請教,何道長的師公自然用心籠絡這位手掌重兵的大官,便代師收徒,與劉文輝成了師兄弟。
後來二劉爭川,劉湘放劉文輝一條生路,卻不喜歡他結交的道士,便派兵砸了何道長他們的道觀,一群大老道小老道,願意還俗的還俗,不願意的就下山討飯,但不許進四川境內所有的縣城。
何道長的師公名叫宋雲鑾,當年已經六十多歲,無家可歸,隻好帶著幾個沒有還俗的徒子徒孫,在山下混飯吃,這一群道士各個有真本事,但吃飯的嘴也多,日子過得艱難,不過勉強能過下去,過了兩三年,倒是闖出一些名頭。
於是就到了三八年,有位天津的魏買辦不遠萬裏跑到四川找宋雲鑾,說是自家倉庫鬧鬼,想請道長出手相助,並以十根金條作為報酬。
一見金條,宋雲鑾眼珠子都快蹦出來,劉湘不許他們進縣城,可有了金條,隨便找個山頭重修道觀,又當觀主了不是?
可他對魏買辦所求之事卻有些狐疑。
宋雲鑾確實有些名頭,僅限於方圓二三百裏,而北地多高人,魏買辦何至於越過高山,跨過黃河,跑到四川來找他這個老道士?
倉庫鬧鬼,換個倉庫不就完了?這鬼要索命,天津到四川這一路足夠他死上七八回了,如果那鬼害不死他,顯然不是厲鬼,北方高人完全可以解決!
魏買辦身上疑點重重,宋雲鑾看不透這個人,可這事反過來說,當時的買辦是洋人雇來在中國出麵做生意的人,魏買辦背靠一家日本商行,有錢有勢,而他宋雲鑾隻是個落魄老道士,像他這號人物,全中國挑不出一千也能挑出就九百八,要說魏買辦拿十根金條算計他,圖了個啥?
把他們幾個道士全綁起來賣掉,都賣不出一根金條。
財帛昧人心又險中求富貴,宋雲鑾咬牙跺腳,領著五個徒弟跟魏買辦離去,隻留何道長幾個小輩在家,而那十根金條則被他藏了起來,沒有帶在身上,也沒人知道藏在哪裏,宋雲鑾就是擔心他前腳走,徒弟們後腳分金條,這才全綁在身邊的。
這一走就是一年多,何道長的師兄弟都散了,隻留他獨自堅守,而最後回來的,也隻有何道長師父一人。
師徒相見,他師父開始抹眼淚,何道長問他,師公師伯都去哪了?
他師父不說,就是哭。
何道長以為這些長輩去抓鬼,都掛了,就要挖墳立碑,弄幾個衣冠塚。
可他師父卻搶走那幾件破衣服,扔進糞坑,極其憤恨的說:“他們不是你師公,也不是你師伯,以後別在師父麵前提那幾個畜生。”
師父不說,何道長隻好忍著好奇,跟著師父以趕屍為生,日子久了,何道長軟磨硬泡,也把宋雲鑾的去向問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