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駐日美軍橫田基地拒絕在基地內電影院放映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的消息傳出後,再度引發了人們對這部紀錄片的關注。
太地町,位於日本南部和歌山省的一個小漁村,這裏三麵環海,風景宜人,到處可見以海豚為標誌的建築、路標和海豚形狀的輪船,讓初來乍到的觀光客都認為,這是一個熱愛海豚的小鎮。
2005年,美國海洋攝影師、“海洋保護協會”創辦人路易•;西斯豪斯跟隨世界海豚音學家、知名的海豚鬥士理查德•;奧巴瑞,第一次來到這個小鎮上。在這片美麗的海灣,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奧巴瑞早已發現的驚人秘密。
每年9月到第二年2月,太地町的漁民們都會組織一場圍獵行動。圍獵的對象竟然是海豚——這種被認為最能與人類親近的、具有高智慧的海洋生命。而圍獵的現場則讓人不忍觀看。漁民們駕著十幾艘小船驅趕著海豚,通過敲打長杆製造聲牆,將依靠聲納定位的受驚的海豚趕入靠近岸邊的淺灘,在那裏,漁民們布下重重漁網,入網的海豚隻有等待被屠殺的命運。
有這麼一幕,西斯豪斯永遠無法忘記。在一片血跡殷紅的海水裏,一隻受傷的海豚試圖突破漁網,奮力向他們遊來。然而傷勢畢竟太重,在水上蹦躍了十幾米後,肚子一翻,帶著絕望的眼淚,沉入了海底……西斯豪斯做出一個重要決定,要將此事公之於眾,並解開謎團,拯救海豚。
三年後,西斯豪斯和他的團隊在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將此事拍攝成紀錄片《海豚灣》。該片在今年3月8日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這部影片在放映之後引發強烈反響。
2010年3月,影片首度在日本東京電影節上映,導演西斯豪斯收到了來自日本右翼分子的警告。西斯豪斯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到日本參加東京電影節真是太令人吃驚了,我收到了一些警告,說我陰謀破壞商業活動,未經日本警方允許侵入他人領地進行拍攝。不過,大部分日本人還是喜歡這部影片的,我們增加了夜場,放映時聽到有人在哭泣,有人驚呆了,覺得羞恥,認為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們國家,我們竟然不知此事。”
在影片《海豚灣》中,導演記錄下了他們在采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比如他們剛到拍攝地就遭遇跟蹤,之後又有便衣警察前來調查他們的身份。還有阻止他們拍攝的粗暴的當地人,傲慢的地方官員,以及無法自圓其說的農林水產省官員。這些被拍攝下來的醜陋現象被認為是導演遭右翼威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實際上,其後還隱藏著商業利益與環保人士的博弈。
在影片奪冠奧斯卡後,不少日本漁民群情激憤,指責電影嚴重歪曲事實,不配奪得小金人。海豚灣所在地太地町漁業合作社參事杉森宮人更是憤怒地表示:“奧斯卡獎是不是被反捕鯨運動的人給利用了。”並強調捕獵海豚是日本的傳統,捕豚在日本屬於合法行為。
的確,捕獵海豚在日本法律中沒有被明令禁止,但說到它屬於日本的傳統文化,導演西斯豪斯卻不認同。紀錄片街訪了幾名日本人,他們對捕捉海豚的行為幾乎無一例外地表示震驚和並不知情,有人甚至這樣回答記者:“這怎麼可能,東京有人賣海豚肉嗎?我們不把海豚肉當日常食物的。”
紀錄片中,在太地町圍獵行動中,部分聰明的幼小海豚被來自世界各地的訓練師率先挑走,而剩下的則被漁民們用獵槍和鋼刀殺害。他們被切成一塊塊,部分被當做鯨魚肉出售,送上了日本人的餐桌,有的則被一些學校用來製作兒童的午餐。然而,西斯豪斯認為海豚肉並不安全,作為海洋食物鏈高端的海豚肉裏含有毒性很大的汞,對人體會造成危害,這也是西斯豪斯認為必須製止這種行為的原因之一。
紀錄片的主人公奧巴瑞,曾經從海豚馴養和表演中收獲了巨大的名譽和財富,如今早已意識到拘禁這種熱愛自由的高智慧生靈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他曾無限懊悔地說:“我此前花了十年時間開創了海豚的事業,但之後卻要花30多年時間來摧毀它。”
據美聯社報道:在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後,導演西斯豪斯在後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豚灣》不是要抨擊日本,而是“一封致日本人民的情書”,“我們希望日本人民去觀看這部電影,自己決定是不是應該食用海豚或讓海豚用於娛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