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采購的庫存管理(1)(1 / 3)

(第一節) 庫存管理的應有功效

一個企業的采購管理水準,往往可以透過其庫存的狀況進行考量。因為企業庫存的高低,與采購管理有著直接的關係。采購的數量、批次、時機,是決定庫存動態和結果的主要因素。作為采購總監,在庫存管理環節最需要把握的有三點:一要明白庫存管理的應有功效,二要知曉合理庫存的界定要素,三要清楚庫存控製的可能路徑。

我們先從庫存管理的應有功效說起。庫存管理應該有三種功效:首先是滿足組織需求,其次是降低運營成本,再次是減少資源浪費。

一、滿足組織需求

滿足組織需求是庫存管理的第一功效。不論是什麼性質的組織,都要求采購物品能及時到位、不能斷檔,否則,就會影響組織的正常運行,使組織的效益受損。這種影響,對生產企業和商業公司尤為明顯,這一點可以通過三個小例子來說明。

例一:珠三角地區的港資企業,多為電子、鍾表、汽車配件業的製造商,精細零部件和部分原材料都需要從日本進口。201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以後,導致了當地停電頻發、生產受限、運輸受阻,造成了港資企業的原料和零配件不足。麵對原料和零配件的短缺,一些港商隻能放棄訂單,全年的訂單損失估計接近兩成。

例二:台灣有一家公司,因為供應商的無預警斷貨,僅停工待料所造成的損失就高達5000萬新台幣,如果再考慮另覓原料、不能履約、商業信譽方麵的影響,麵臨的損失將不計其數。

例三:羅蘭·貝格公司在前幾年曾聯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國內3個城市5家企業的12家連鎖零售大賣場進行了調查,發現因為連鎖零售企業的商品缺貨而引發的顧客轉店率高達37%。按照國內零售商的平均缺貨率為10%推算,中國連鎖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貨造成了830億元的銷售損失。

三個小例子,或因天災、或因人禍、或因管理不善,但都是因為庫存的不足,造成了生產和銷售的被動,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都沒能實現滿足組織需求的功效。

二、降低運營成本

降低運營成本是庫存管理的第二功效。庫存費用包括固定和可變兩個部分:固定部分與庫存數量的多少無關,如折舊、工資等;變動成本與庫存數量的多少有關,如資金利息、貨損費用、安全支出等。當庫存過多時,企業就必須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運營成本也會因此而上升,也有三個小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

例一:湖北有一家集團公司,涉足煤化工、磷化工、鹽化工三個行業,旗下有十多家子公司,產品涵蓋化肥、化工、熱電三大領域的20多個品種。集團庫存物資總額達136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2%,而正常的庫存應該為銷售收入的1%。集團公司因庫存物資過多而減少現金流量6832萬元,每年還需為此多支出利息近500萬元。

例二:有一家服裝公司,在全國有2000多個營銷網點。由於銷售網絡過於龐大,再加上備貨與銷售的脫節,導致產品庫存居高不下。為了減少庫存和資金壓力,每到換季的時候,所有的營銷網點都要進行打折促銷,每年由此產生的損失超過億元。

例三:某上市公司的2011年的年報披露:當年營業收入836億元,同比增長4956%;存貨269億元,同比增長153%;存貨跌價準備金為627萬元,占庫存商品比例為23%;年經營活動現金流下降5986%;淨利率下滑226%。

三個小例子,從資金占用利息、降價損失、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增長倒掛的角度,道出了庫存過多對企業成本的影響,三家企業都因為庫存過大,而沒能發揮降低運營成本的功效。

三、減少資源浪費

減少資源浪費是庫存管理的第三功效。庫存過少或過多,都會造成企業資源、社會資源、政府資源的浪費。庫存過少,企業或追加訂單、或停工待料、或影響銷售,會浪費人力資源、生產資源、市場資源;庫存過大,或閑置積壓、或折價銷售、或庫存甩賣,會浪費物料資源、配置資源、網絡資源、政府資源,同樣有三個例子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