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們將馳騁路虎於武夷山自然風景區,於天心永樂禪寺與澤道法師麵對麵,聆聽“茶禪一味”,開示萬象智慧;將參訪瑞泉岩茶博物館古香古色的茶窖,與大紅袍手工技藝傳承人交流茶之真味,體悟生命之張弛有度、動靜相得。我們將於閩北自然保護區,尋找金駿眉的傳說;在閩北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於山水之間舉辦“山水雅集”,於路虎座駕之大無畏、挑戰性和中國傳統雅集文化之優雅、含蓄之間,體會文化的交融。
兩個人趕緊穿衣服,蘇紅袖梳洗打扮後,何振東才開門。
周健林去寺廟:
州這些天是陰天,淡淡霧氣籠罩下的西湖顯露出江南女子般的柔弱氣質。我們的車開在通往靈隱寺的林蔭大道上,遊客的嘈雜聲被漸漸被拋在身後。
X
當我還沉浸在從窗前移過的湖光美景時,車頭一轉,眼前出現了一派中式園林的景致:石獅子把門,迎客鬆站崗。從門口望過去,亭台樓閣在樹木的掩映之下影影綽綽,隻覺得這裏仿若古代帝皇的避暑山莊。白牆、青瓦、紅木,大堂就在一派江南古風中透出低調和華麗。
“何市長,我剛和智善大師通了話,還真有緣,剛好在,咱們走吧!”
“有緣就好,有緣就好!”
何振東一邊說一邊打領帶,蘇紅袖小鳥依人地給何振東梳了梳頭,三個人走出大觀園酒店,打車去了法源寺。
法源寺內古樹參天,尤以丁香著稱,老北京的花曾以憫忠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極樂寺的海棠、天寧寺的芍藥著稱。
清代最盛時,法源寺內有紫丁香、白丁香等三百餘株,號稱“香雪海”。如今是夏去秋深,當然無緣目睹丁香花海的神韻。
三個人走進山門,穿過天王殿,迎麵便是大雄寶殿。法源寺的大雄寶殿並不高,走上八級台階,就是寶殿正門。正門看上去四扇,隻是中間兩扇能開。
殿前矗立著明清時代的石碑六座,其中清雍正十二年刻的《法源寺碑》是法源寺的一篇曆史,殿內梁上,懸掛著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法海真源”匾額,此匾額闡明了取名“法源寺”的含義。
殿中供奉著明代塑造的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大殿兩旁,排列著清代木雕十八羅漢像。
何振東上香後,往功德箱內投了嶄新的一摞人民幣,足有一萬元,坐在旁邊敲木魚的老和尚眼睛一亮,緊接著又閉目念起經來。何振東和蘇紅袖虔誠地跪拜下去,嘴裏默念著心語,許久兩個人才站起來。
這時,黃夢然領過來一位六十多歲的大和尚,身著佛黃僧袍,慈眉善目。“何老板,這位就是智善大師,智善師傅,這兩位就是我說的朋友。”
智善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兩位施主跟我來吧!”
何振東也一躬身說:“有勞智善師傅了。”
三個人隨智善大師走出大雄寶殿,在智善的引領下,參觀法源寺,智善大師一邊走一邊介紹法源寺的曆史,不知不覺走進了憫忠台。
“智善師傅,聽說憫忠台又叫念佛台、觀音殿,不知康熙皇帝禦筆親賜的‘存誠’與佛教的‘虔誠’有沒有聯係?”何振東望著觀音殿中央懸掛的“存誠”匾額問。
“存誠雖然是儒家的思想,但是與佛教的虔誠不謀而合,意思是說做人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都要在內心保存一顆真誠的心,才能不愧於天地之間。”
“那麼何謂法源呢?”
“滿清立國後,朝廷崇尚戒律,在此設戒壇。雍正十二年,該寺被定為律宗寺廟,傳戒法事,並正式更名為法源寺。乾隆皇帝禦書的‘法海真源’的意義表露得很清楚,千條萬條戒律、刑律都是‘流’,內心存誠才是‘源’。律宗是佛教發展到唐代,國家統一,佛教內部也需要實行統一的戒律以加強自己組織的情況下,由道宣創立的一個宗派。律宗把戒分為上持、作持兩門:上持是‘諸惡莫作’,作持是‘眾善奉行’。這就應了那句俗話,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呀!”
“大師講的還是法,到底什麼是源呢?”何振東煞有介事地問。
“施主不妨以法為源,識心達本源啊!”
“大師,佛家為什麼說苦海無邊?”蘇紅袖插嘴問。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便是苦海,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代,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大師,那麼什麼是修行?”蘇紅袖繼續問。
“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去懺悔,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大師,怎樣做才能功德圓滿?”蘇紅袖虔誠地問。
“這個世界隻有圓滑,沒有圓滿,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自以為擁有權勢的人,其實是權勢的奴隸。”
“紅袖,請教得這麼細,想出家呀?”黃夢然開玩笑地說。
“討厭!人家不過是隨便問問。”蘇紅袖白了黃夢然一眼說。
何振東卻一直盤算著怎麼才能打掉蘇紅袖肚子裏的孩子,他隱隱感到蘇紅袖要玩真的,一旦這個孩子生下來,這輩子與這個女人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幹係了,周永年、林大可這些人正找自己的把柄呢,一旦這孩子生下來,自己就死定了。想到這兒,他心一橫,心想,死也不讓她把孩子生下來。
“大師,什麼叫隨緣?”蘇紅袖還在喋喋不休地問。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子聽天命。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何振東聽得有些不耐煩了,他本是想問問前程的,可是又不便當著黃夢然和蘇紅袖的麵問,隻好暗示道:“智善大師,我更關心人的將來,人的將來究竟是走向地獄還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