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

作者:

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風浪未平,通脹勢頭又如洪水猛獸般襲來,誰來掌舵歐元區多國金融管理的航船,指引這艘航船乘風破浪駛向光明?這恰恰也是人們對於歐洲央行行長人選的期待。

歐洲人心中的理想行長應具有什麼樣的特征呢?他必須具備財政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專業背景,並需在銀行業擔任要職,擁有豐富的經驗,能夠合理巧妙協調不同部門的分歧;既可以與法國總統薩科齊、德國總理默克爾這些在歐元區占有絕對地位的人物平等對話,也能夠成為其他弱小歐元區國家值得信賴的領航者;同時,還要在全球金融領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近日,歐盟領導人批準任命現意大利央行行長馬裏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接替將於2011年10月任期屆滿的法國人讓—克洛德·特裏謝(Jean-Claude Trichet),成為下一任歐洲央行行長。

一波三折的提名

德拉吉出任歐洲央行新行長可謂一波三折,這也凸顯了歐洲央行難以擺脫的政治幹涉。作為歐元區最主要的成員國,德國和法國對新行長人選的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政府本想推薦本國前央行行長阿克塞爾·韋伯(Axel Weber)競選,但他因個人原因在今年2月辭去德國央行行長一職,同時也放棄了競選歐洲央行行長的機會。韋伯的意外退出,給熱門人選德拉吉增加了勝算。

歐洲央行董事會由6名成員組成,行長列入其中,隨著現任行長特裏謝的卸任,法國人將不再占有席位。一旦意大利籍的德拉吉出任行長,意大利人將在董事會中占有兩席。法國政府為此威脅推遲德拉吉的任命,要求意大利為法國讓出一席。在幾次交鋒後,最終意大利政府讓意大利籍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理事斯馬吉(Lorenzo Bini Smaghi)做出妥協,提前兩年結束任期,為德拉吉的提名鋪平道路。

除德、法兩大國的影響外,荷蘭、芬蘭及盧森堡等國的競爭對手既沒有德拉吉的經驗也沒有他的信譽,這無疑使德拉吉的當選信心倍增。

民眾的信任對於歐洲央行行長候選人來說恐怕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而在這一點上,歐洲媒體風趣地調侃稱德拉吉“錯拿了護照”。歐元區國家中除希臘外,債務狀況最糟糕的就是意大利,這對德拉吉而言可謂出師不利。由一位來自“超級債務大國”的央行行長來拯救歐元,很難讓人放心。另外,意大利央行的“名聲”並不好,在加入歐元區前一直是高通脹國家。但同時也有觀點認為,來自這樣一個國家的央行行長具有更加切身的體會,因而在治理金融方麵下手會更堅決。最終德拉吉還是順利地接過了傳遞棒,即將上任歐洲中央央行行長。

超級馬裏奧

無巧不成書,曾風靡一時的遊戲“超級馬裏奧”的主人公馬裏奧與這位新行長同名,無論是學識還是從業經曆,德拉吉都酷似那個具有幾分英雄主義色彩的—“超級馬裏奧”,曆經波折,過五關斬六將地成為歐洲央行行長。

德拉吉出生於意大利金融世家,但十幾歲時父母雙亡,作為長子的他承擔起了父母的責任。他從羅馬第一大學本科畢業後,於1976年,受到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迪裏阿尼和主索羅的真傳,拿到了麻省理工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德拉吉也是獲得此博士學位的第一位意大利人。隨後德拉吉曾全職擔任佛羅倫薩大學教授,現在還是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董事以及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的研究員。從1984年到1990年期間,他在華盛頓擔任長達6年的世界銀行的執行董事。

1990年,德拉吉回到意大利,在意大利財政部供職10年。在此期間,時任財政部總幹事的他改革了財政部內部結構,起草了一部管理意大利金融市場的法律。同時,還他實施大幅貨幣緊縮政策,增加稅負,取得巨大成功,並推使意大利在1999年首批進入歐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