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孩子一起渡過青春萌動期(1 / 1)

貼心家長

作者:鄭貴寶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最麻煩的年齡。初中生(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既充滿活力和追求,又充滿焦慮和問題。

青春期,激素的變化加速了身體的生長和性成熟。尤其是性成熟的“突變”往往給初中生帶來許多暫時的煩惱。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開始愛照鏡子、注意打扮、喜歡獨處,對異性產生“興趣”。漸漸地,一個老生常談又不得不談的問題出現了——早戀。

從字麵的意思看,“早戀”=“早”+“戀”。

其實,“早”隻是家長對這一現象的理解。這一現象的出現是以學生的生理變化為基礎的。隻要學生正常發育,這一現象就可能相繼出現。

“戀”則是學生對這一現象的理解。這一現象更多的是伴隨性成熟而來的性好奇或性吸引,而情感上的訴求占的比例極少。

因此,家長在麵對“早戀”時,一方麵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另一方麵要認識到這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戀愛”。

如果說初中生的發展主題是接受學校教育,那麼“早戀”就是“跑題”。因為它會極大地牽扯學生的精力,影響學生的心境。家長有必要適當幹預,但幹預要講方法,調控要有度,自然水到渠成。這裏有一些妙方建議與家長一起分享。

第一,愛孩子,還要懂孩子。在尊重、理解、真誠的基礎上,家長要多和孩子做朋友式的交流,貼近他/她們的心靈,而不要粗暴幹涉、疑神疑鬼、侵犯孩子隱私,用愛的名義去控製孩子,這樣做很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

第二,愛得不必多,每天一點點。隨著自我意識和社會性的發展,初中生不願主動和家長訴說心中的秘密,而更願意和夥伴交流。家長此時工作再忙也別忘了經常主動和孩子溝通,不能自動放棄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應隨時了解他/她們的喜怒哀樂。

第三,交流要趕時髦。網絡、手機使學生之間的交流迅速而頻繁、直接而坦率,這些是家長無法比擬的。學生的早戀也常常從這些間接交流中開始。家長也可以嚐試經常給孩子發短信或聊QQ。虛擬世界中也有您的陪伴,孩子才不會迷失。

第四,性教育也是家庭必修課。過早的性行為可能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深遠的、難以彌補的負麵影響。同性親子之間可以選一些好的書或光盤共同應對。在孩子稀裏糊塗犯錯之前,消除他/她們的性好奇,搞清這件事的利害關係是必需的。

第五,課餘生活不能丟棄。學生功課多,但是家長要注意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文體活動,發展特長愛好,陶冶性情,放鬆緊張的神經,將青春期性衝動引發的心理能量做適當引導、升華。比如旅遊、畫畫、運動、跳舞、閱讀和寫作。

第六,孩子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不良行為的後麵總是有一些壞的榜樣。現在獨生子女多,物質生活豐富,孩子對朋友的需求和選擇往往比較急切和盲目。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交友,家長不妨多和孩子探討。

第七,家長不要先緊張。隻要您對孩子足夠關心、愛護,和他/她們心連心,他/她們就不會舍近求遠,就會順利地渡過這一時期。

第八,家長要學會找幫手。如果您遇到棘手的問題,自己又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去求助專業的心理谘詢師。

(作者:天津市雙港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