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魏公正隻好建議由全體分房委員會討論決定。李偉是由檢查分局的張瑞英她們核查的。張瑞英把再次調查的情況向全體委員做了詳細彙報。
調查組這次找的是供銷社辦公室柯主任,據柯主任講:李偉的父親在單位勤勤懇懇、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十年,一輩子廉潔奉公,不謀私利,現在老書記即將退休了,為了感謝他幾十年對供銷社所做的貢獻,按照全體員工的意願,特意分給老經理這套三居室讓老經理安享晚年。這位辦公室主任給調查組親自出具了證明。
張瑞英當眾把證明材料念了一遍:“茲證明位於三環路麵積為130平米的三居室,是為了照顧即將退休的李愛國書記,經供銷社黨組研究後分配的。
李愛國書記原居住的兩居室住房,日後應退回我社。特此證明。”下麵蓋著省供銷社的鮮紅大印。
張瑞英她們又到房管局調查了解情況,現在這套房子的戶主確實是李偉的父親李愛國的名字,而且現在的供暖費、物業管理費也是李偉他父親的單位繳納。
張瑞英介紹完了情況,魏公正問:“你們的意見是什麼,也和委員們講一講。”
張瑞英苦笑了一聲,無奈的地說:“單位的分房條件上,隻是講明了如果夫妻一方有房的,應視為是自己的住房,住在父母房子裏的,我們單位給安裝了防盜鐵門或者出了供暖費用的,也可以視為是自己的住房,可是李偉的房子我們單位既沒有出供暖費用,也沒有安裝防盜鐵門,所以我們也不好判斷他是屬於無房還是有房。”
肖天虎突然舉起BP機高聲說:“前幾天,不知道是誰又呼了我的BP機,說李偉他爸爸現在住的那套兩居室已經申請參加供銷社的住房改革了,這個情況不知道你們調查的時候是否了解了。”立即有好幾個委員都說也收到了這條信息。
“不僅你們收到了,吳局長和我也收到了。不知道是誰,成天價亂呼。我們不是設了舉報箱嗎,有什麼意見可以當麵提,也可以往舉報箱裏麵投信,不要老是瞎呼。”
魏公正氣呼呼地接了一句,然後又問張瑞英:“瑞英,你們去單位了解的時候,問這個問題了嗎?”
“我們問了,他們辦公室的柯主任說,國家的房改政策目前還沒有出台,所以,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
他們單位隻是進行一次調查摸底,為以後的房改收集資料,離真正的房改還差十萬八千裏。退一萬步說,就是真的房改了,也不影響退房呀。”
這時候檢查分局的分房委員薑和平插了話:“我們前些時候去檢查他們供銷社的生產資料公司,聽他們生產資料公司的人講:省供銷社把過去的一些庫房都蓋了房子,但分給職工的很少,大部分都讓各級領導分走了。
說李偉他爸爸一個人就占了兩套房子,很多職工幹了一輩子也分不上房子,對他爸爸反映很大。”
“剛才不是說分給他房是全體員工的意願嗎?怎麼又反映很大了?”
“是啊,到底誰說的是真的?”
薑和平聽見了幾個委員的質疑聲,他沒有正麵回答,而是給委員們講述了在生產資料公司檢查工作時,公司領導給他們講述的發生在生產資料公司的一個真實故事。
生產資料公司有個老職工,是五十年代支援北方建設從上海來到我省的。這個老職工很老實、本分,幾十年了,一直住在兩間小平房裏,而且其中一間平房還是私房。
現在老人臨近退休,三個女兒也長大了,一個女兒已經結婚占了一間平房,另外兩個女兒沒有地方住,老兩口隻好搭個棚子棲身。
後來國家落實私房政策,私房的主人天天上門逼他們搬家。上次省供銷社分房的時候,開始把老工人排進了分房名單。
結果到分房的時候,省供銷社卻說:這次房子太緊了,讓他們一家子先搬到工棚裏去住,把私房騰出來,等以後再有了房子,再給他們調換。結果這個老工人被逼的心梗犯了,險些出人命。
後來,生產資料公司的黨委書記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對老職工說:你為公司做了幾十年的貢獻,全家四口人擠住在一間10多米的私房裏,分套房子還不應該嗎?更何況還是落實黨的私房政策,你那裏也不要搬,就等著分新房,我去給你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