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不謀而合(2 / 2)

朱明複暗想,你小子算計倒很精,想借我之手壯大燕國,等你以後掌權了再來和我搶地盤啊,我難道就那麼好騙嘛。

“你是不是想扶一休回去即位?”

“陛下料事如神!利用一休的身份收編倭寇,再加上大明乘機出兵,此事定能成功”

“好,朕覺得你少年英雄,英姿勃發,和一休又熟悉,,朕就讓你參加征倭軍如何?”

朱高焰本來想進入燕國的軍隊參加聯軍,見朱明複如此爽快,也十分高興。

“臣遵旨!”

“好,朕待會讓你先住在紫金山軍營,隨後朕通知燕王,讓他派代表來洽談此事,假如燕王沒膽子出兵,朕一個人出兵好了。”

“皇上放心,這種好事情,父王落不下的。”

朱高焰為朱明複采納他的計策十分高興,朱明複更高興,這簡直比請君入甕還要爽,應該叫自請入甕吧。

朱明複吩咐明智立即將兩人送至紫金山,他在棲霞寺燒了香,賞賜了一筆香火錢後誌得意滿得回宮了。

“沒想到倭國就要死在這麼一個十七歲的小家夥手裏了!”

朱明複感歎倭國亡國之奇,不過奇國必有奇禍,也算是因果吧。

明朝初年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僅獨霸東亞,在全世界也大概就那個阿拉伯人的奧斯曼帝國可以較量一下。

至於現在還牛比哄哄的歐洲如今還在中世紀的黑幕下掙紮求生呢,他們長期戰亂,幾十公裏的地方也可以成為一個王國,所以安徒生童話裏公主王子會這麼多,他們的人民精神鬱悶、物資匱乏,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臉色越來越慘白,頭發越來越枯黃,連早期遷到東歐的匈奴突厥人都由黃種人變成白種人了,簡直悲催得無法言喻,麵目全非啊。

倭國的情況比之當時的歐洲也僅僅略微好一點而已。

以當今大明的實力打個倭國實在就是捏死一個螞蟻一樣。

當然了,有一點困難還是要清醒認識的,就是海路阻隔,兵力運輸不便,以前忽必烈幾次三番派人進攻日本都失敗,都是遇到大風導致沉船的,倭人興奮得把吹翻元軍的大風稱為“神風”。

但現在明教由於洪武年間的持續打壓,導致他們被迫向海洋發展,中國的造船工業在這忽必烈之後的百年內也有了長足進步,那時光明教就已經擁有了幾百艘大噸位的海船。

據龍萬雲彙報,很多倭寇都被明教收服做了他們的雇員,因為倭寇們實在太窮了,他們的船隻很小,不適合長途海運,隻好靠上國際大財團明教,給明教的走私活動打打下手,在國際產業鏈的底層混口飯吃。

朱棣接到朝廷請他會談的消息後,大喜過望,期盼已久的廉價勞動力總算有著落了,東北的大片土地總算不用撂荒了。

朱棣打倭國富餘的人口的主意不是一天兩天了,朱棣打聽到那裏的人都很一根筋,隻要確認了主仆關係,這些人會像牛一樣給你幹活,而吃得貓一樣少,還有比這更好的勞工嗎,但令他揪心的是他手中沒有足夠的海船,如果貿然出擊,朱明複在他背後一擊的話就全完了。

他也鄭重考慮過近鄰高麗國的,但人家高麗老早就歸順了朝廷,連年被朱元璋評為“優秀屬國”,命令子孫不得征討,所以朱棣隻能望著那邊幹咽口水。

朱棣派出的談判代表是洪鯤,就是洪鵬之兄,朱棣對徐輝祖和朱明複的矛盾不清楚,還是想當然認為派他來能贏得朝廷的好感。

還好朱明複並不記恨洪鵬當年的襲擊,他理解當時不過各為其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