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安撫北平(2 / 2)

吳慈新就站在衙門外的大樹下靜靜觀察這一幕,直到這小子站不起來,他沒見過這麼玩的,即使是一個幫派分子,也不會這麼不顧生死,作如此無謂的舉動。

好戲大家都愛看,吳慈新周圍很快圍了一大圈人,有人甚至在打賭這小子還能堅持多久,但他每次跌倒都都能讓他們嘴角露出笑容。

一個最早到的扛大包的說:“各位老少爺們,你們不知道這咋回事吧,兄弟我可全看清了,這小子是倭人奴工,好像以前也翻過書吧,大明話說得挺溜,這次看皇上開科舉,就說自己也要報名,這倭人不就是狗一樣嘛,還想考科舉,但這小子就是不依不撓,今天吵著要麵見學政大人,這不就是找死嘛!”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等這小子實在爬不起來後,眾人才做鳥獸散去。

“原來他是倭人,怪不得性情舉止和我中原人大相徑庭!”

吳慈新把這件事當做新聞講給了朱明複聽,朱明複聽完若有所思,沒有言語,默默摸出金寶鼎抽了起來,一支煙抽盡,他說道“吳慈新,你覺得應該如何對待倭人?”

“皇上,蘇州的倭人很少,不過是富豪人家覺得新鮮買來玩樂的,北平這邊卻是極多,屬下看到掃街的、拉車的、倒糞的、背屍體的皆是此輩,但屬下觀其麵相,其中很多倒不是賤相,在其本國似乎也是正經人家子弟,若從長遠計,應該給其出路,也好安撫人心啊,如果不然,以其悍不畏死之性情,怕有後患。”

吳慈新是老江湖,知道處於底層的人物若不給出路,勢必釀成事故。

“朕也是這個意思,天下一家,朕的意思是要把他們同化,也並不貪他們幾個勞力錢,可如果允許他們考科舉的話,可能國內阻力太大,這樣好了,你去組織一個學堂,專門招收倭人聰明子弟,錢由朕私人出,學費全免,就叫倭華學堂吧。”

吳新新感歎皇帝果然慷慨,並出手不凡,隻是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他作為古人,當然不知道倭人的巨大破壞力和損人不利己的作風。

而對這一點,朱明複非常清楚,所以他一直費勁心機要把這個民族給融合掉。

於是,曆史上著名的皇家倭華學堂就這樣成立了,那名堅韌不拔、好學不倦的倭國青年也被吳慈新找到,給予其免試入學待遇,成為倭華學堂首屆畢業生,後成為了崇友堂在倭國的高級買辦。

倭華學堂畢業的學生大部分被派往倭國為官,他們用大明留學生的身份在倭國吃香喝辣,倚明賣倭,逐漸占據了倭國政壇,如是五十年後,倭國之官吏皆為倭華學堂畢業生,倭國遂永無翻身之日矣。

皇帝足足在北平呆了一個月,他親切接見了一波又一波北平新舊官吏,灑下無數恩澤,吐出無數讚譽,其行蹤所到之處,也會日後留下無數旅遊資源,如建文禦餅,建文紅燒肉,建文烤鴨,其商家皆說皇帝當麵嚐過並念念不忘之。

……

北平事定,朱明複欲啟程往西安時,踐行和徐輝祖的約定。

就在出發前夕,當近衛軍部隊前導已經出發後,又突然被信使召了回來,並下令全體掉頭,去蘇州。

原來朱明複忽然同時收到洪蛟通過錦衣衛渠道傳來的消息:林三娘病重,請皇上速回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