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漢王劍 第二十六節(1 / 2)

這天,忽然有人報蕭何離漢中而走。漢王大驚,更為惱怒,認為蕭何背叛了自己。樊噲、夏侯嬰等紛紛要求前去捉拿,就在漢王左右為難的時候,蕭何回來了,而且還帶著韓信一起回來。原來,韓信感覺一直得不到重用,心灰意冷,決定逃出漢中,另選新主。由於心事重重,目標渺茫,行動較為緩慢,當行走到漢河邊時,被策馬趕來的蕭何追上。蕭何一把拉住韓信,深怕他再跑了,急切的說:“韓將軍,請隨我回去,我以人格擔保韓將軍不僅得到漢王重用,而且保證將軍一世英名,留芳百世……”最後這一句誘人啊,誰不想留名百世?韓信不信也信了,跟著蕭何回了漢中。漢王得知緣由後,也有些後悔,蕭何趁機道:“韓信具有軍事天才,世所罕見,國士無雙。漢王您若想一輩子就當漢中王,不需要重用韓信;若想走出漢中,與項羽爭奪天下,非韓信而沒有第二個人選。”漢王暗暗一驚,他因為相信蕭何,相信蕭何的眼力,便道:“寡人以圖中原的心意,丞相是知曉的,怎麼能在漢中待一輩子呢?”蕭何立即答道:“既然如此,還請漢王立即拜韓信為將。”“好,既然由丞相竭力推薦,寡人就拜他為將軍。”蕭何說:“區區一個將軍,依然留不住韓信。”漢王看著蕭何,那眼神仿佛要穿透到他的內心,見蕭何泰然處之,隻好說:“寡人欲拜為大將。這樣吧,請他到宮裏一敘,如果真有實才,寡人絕不辱他。”蕭何立刻說:“謝漢王,這樣最好。”韓信來到漢王宮。他豎眉豹眼,方臉嘴闊,身材魁梧,性格放縱而不苟言笑,言語犀利而又富有哲理,這確實讓劉邦有惺惺相惜之感,暗自慶幸當初沒有殺了他。漢王兩眼緊盯著韓信道:“前些日子,樊將軍和蕭丞相都極力推薦將軍,以韓將軍高見,可示寡人?”韓信淡淡一笑,稽首說:“漢王,從目前的兵力、實力、地勢相比,可否與項王一比?”漢王沉默良久,隻有實話實說:“不可比擬。”韓信再拜道:“漢王,如果從目前的天下大勢看,可否與項王一比?”漢王想了一會兒,直言道:“無可相比。”韓信突然兩手往腰間一掐,仰天哈哈大笑。漢王一時摸不著韓信的頭腦,猜不透他的心思,怔怔地看著他。“非也”。韓信搖了搖頭說:“漢王,以臣愚見,項王諸多不如漢王。”“是嗎?”漢王瞪大了眼睛,還第一次聽見有人說項羽不如自己,頓時來了興致,看著韓信:“快說,說給寡人聽聽?”韓信頓時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說:“項王雖有舉鼎之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萬夫不當之勇,但這隻不過是匹夫之勇,這是其一;其二,項王雖恭敬有過,慈愛有加,但論功而不行賞,將官印寧可深藏府中,也不喜施舍於眾,這樣一來雖然獨霸天下,而諸侯皆生怨恨;其三,項王生性殘暴,不講信譽,驅逐義帝、坑殺戰俘、火燒阿房宮,連手無縛雞之力的秦王都不放過,軍隊所到之處,老百姓無不遭受蹂躪殘害,這樣一來,天下人能不怨恨他嗎?現在隻是礙於他的淫威勉強屈服罷了。表麵上雖擁護他,實際上項王已經失去了人心。”漢王聽的如醉如癡,不忍心打斷他,聽韓信繼續說:“天下大勢莫過於地利,而地利又莫過於人和。漢王雖然大勢、地利不如項王,但漢王所具有的人和恰恰是項王所無法具備的。”“接著說,寡人愛聽。”劉邦高興了起來,整個身子仿佛都傾向了韓信。韓信看到漢王的虔誠,頓時興奮了起來,接著說:“漢王所具備的優勢同樣有三:一者漢王知人善任,海納百川,吸納天下英雄豪傑紛紛前來效力,何愁敵人不滅!二者漢王賞罰分明,不計得失,共享天下江山,這樣諸侯無法不臣服!三者漢軍英勇,紀律嚴明,漢王您按懷王指令一路入關,秋毫無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封存秦宮,還軍霸上,秦國百姓無不歡呼稱頌,想擁戴你為關中王。況且,秦軍幾十萬人被項羽或殺或坑,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賣國求榮得脫。而現在項羽卻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還能擁戴他們嗎?秦人對這三人恨不得抽了他們的筋,剝了他們的皮呢!漢王!您的恩澤已經惠及秦國百姓了,關中的百姓正在翹首期盼等著您呢。如今漢王隻要一聲號令,起兵收複三秦之地,易如反掌、指日可待呀……”漢王聽後大喜,自以為相見恨晚,猛地站了起來,亟不可待地想知道最關鍵的出路該向何方?忙問:“將軍所言正合吾意,如果寡人得了關中,那下一步如何謀劃?”韓信哈哈大笑說:“漢王,得了關中,何愁不得天下呀。笑那項王目光短淺,不識時務,不在關中立都,卻跑回彭城,這對漢王來說,可是天賜良機啊,哈哈。”韓信這番“漢中策”,對正苦苦尋找出路的劉邦,猶如黑夜中的一盞引路明燈,實際上已經為劉邦製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從某種程度上說,也為大漢帝國的建立確立了可靠地理論依據。絕頂聰明的劉邦焉能不明白?他頓覺渾身輕鬆,胸中豁然開朗,禁不住脫口而出:“哈哈,韓將軍,你說的對,聽你的。寡人拜你為將……”剛說到這裏,善於觀察行事的劉邦見韓信瞪著大眼盯著自己,心裏猛然明白這樣的人給多大天地,他能施展多大才華,便改口道:“將來……拜你為大將軍!”“謝漢王!”韓信立即跪拜道。漢王將韓信扶起來,說:“將來你韓大將軍統領全軍收複關中……”韓信輕微一笑道:“漢王,收複關中不是將來,而是現在,事不遲疑呀,漢王。”“可是,我們來漢中時,為了消除項羽的疑慮,子房獻策,把棧道都給燒了啊。”劉邦故意做出為難的樣子說。韓信神秘一笑說:“漢王,馬上派一支人馬去修棧道。”漢王又故作懊悔地說:“你知道,漢中去關中的道路全都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一把火燒容易,可修起來,沒三年兩年……”不等漢王說完,韓信立刻打斷說:“漢王,我們是明修棧道,迷惑項羽、章邯他們,暗地裏走陳倉,東征關中,先打立足未穩的章邯,不過三月,臣敢保證定三秦……”“妙計呀。”漢王不禁感歎道:“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寡人立即安排人馬高築點將台,全軍將士皆有你韓大將軍點將統兵……”韓信的計策,也就是當時張良給漢王的錦囊妙計,正因為如此,更堅信了漢王出兵陳倉,奪取關中的決心。“謝漢王信任、恩典。”韓信快速下拜,忽然猶豫了一下,繼續道:“不過,臣有一事相求。”“好說好說,請講?”正在高興的漢王隨聲道。“想與漢王借一樣東西。”“好說好說。”劉邦環視了一下大殿,隨手指著一些物件,道:“這些東西,你韓大將軍隨便挑,隨便拿,哈哈……”韓信再拜道:“漢王,臣、臣想借漢王的寶劍一用。”“什麼?”漢王下意識的摸了腰間的劍一下,整個身子都為之一顫,隨口而出:“你借什麼?”“臣想借漢王的寶劍一用。”韓信頓首道。“好,好說好說,等大將軍點將時,寡人親自給你。”“謝漢王!”正在興頭上的漢王,沒有想到他竟然想借自己的劍。甭管他什麼意圖,待韓信離去之後,漢王原本笑嗬嗬的臉色頓時就變得陰沉起來,感到一陣寒氣直透後背,他強烈感受到韓信在乘人之危或者說趁火打劫。這一切漢王已經習慣了,他記不清韓信什麼時候離開的,他緊盯著手裏的劍出神,一手撫摸著劍穗上的蝴蝶結,忽而坐下,忽而又站了起來,心神不定,手握得緊緊的,仿佛一鬆手就會飛走了似的。這把劍對漢王太重要了,自得到的那天起,就一直緊係腰際,不管在什麼艱難環境下,不管有多少人用什麼計謀搶奪、欺騙,甚至連項羽這樣的人也想豪奪,但都沒有離開他半步,堪比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