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失落的戰神 第一百三十三節(1 / 2)

對韓信的發落,大臣們意見幾乎一致,就是盡快斬首韓信,以絕後患。高祖也有此意,但從內心深處還是憐惜韓信的才能和感念他為大漢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恰在這時,劉章來拜見高祖,高祖一聽孫兒來了,本來躺在龍榻上,也顧不得穿鞋了,大步往外跑去:“朕的孫兒來了,孫兒回來了……”劉章見高祖連鞋都沒顧得穿,急著要見自己,說明皇爺爺一直惦記自己,不禁十分感動。他疾步上前撲在地上,痛哭流涕道:“孫兒叩見皇祖父,讓皇祖父惦記了。”“孫兒快起,快起……”高祖說著,太監上前將劉章扶了起來。高祖拉著孫兒的手,並肩進了大殿。這時,太監才將鞋給高祖穿上。“讓孫兒受苦了。”高祖痛愛地看著劉章,不禁也動情了。劉章望著高祖笑著說:“感謝皇爺爺給孫子這個磨練的機會,通過在楚國的這些日子,孫兒才真正明白和感受到了皇爺爺創業艱難,打江山不易,孫兒當銘記在心,絕不辜負皇爺爺的期望。”高祖滿意地撫摩著劉章的頭,笑著說:“朕的孫兒長大了,也懂事了,哈哈……”“臣子陸賈叩見陛下。”陸賈進殿施禮道。高祖伸手招呼陸賈說:“愛卿,你這次立功不小啊,哎,你說說如何處置韓信?現在很多大臣給朕上奏章,要殺了他,你說說看。”陸賈說:“陛下,臣以為楚王雖然有罪,但罪還不至死。上奏章要求處死楚王的,大都有私心,是嫉妒楚王為大漢立下的卓著功勳啊。”高祖把眼光投向了劉章,劉章急忙點頭說:“陸大人說的沒有錯。”“怎麼講,你說說看。”劉章接著說:“楚王失漢王劍是真,招兵買馬、私藏罪犯都是蒯通所為,楚王即便知情,也正如陸大人所說,還罪不至死。關鍵的是,一旦將韓信斬首,就會引起各諸侯王,如淮南王、梁王的不安,一連串的反應必然造成國內動蕩,遭殃的還是老百姓,這與皇爺爺製定休養生息、放馬歸山的政策是相悖的。”高祖頻頻點頭稱是。陸賈接上說:“陛下,臣在楚地這些日子,親身感受到了老百姓平安過日子的強烈願望,他們都分到了土地,一些在外流浪的也回家了,他們一心在家耕田、務農,誰也不願意再打仗了,這也是楚王不敢有叛逆之心的主要原因。”高祖點頭。“還有。”陸賈接著說:“我朝以孝治天下,自古未有,深得民心,各家各戶孝敬長輩,愛護小輩,鄰裏和睦、其樂融融,已經蔚然成風。如此以來,蒯通和鍾離昧雖然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兵買馬,但收效甚微,臣親眼看到了許多報名的男子,都被爹娘、爺爺、奶奶勸回家了,有的還說,要當兵就要給皇上當兵,不要當不明不白的兵。”“是啊,我剛進楚國,就被抓了壯丁,其中一個校尉要求我們必須效忠楚王,當時我就非常氣憤,現在天下一統,朗朗乾坤,他們竟然如此大膽……”劉章為了證明自己說的真實,便進一步說:“孫兒親眼看見蒯通背著楚王與鍾離昧截殺我。”“蒯通到底是什麼人,竟然如此膽大妄為?”高祖怒道。劉章說:“孫兒已將蒯通抓來了,請皇爺爺審問即知。”高祖大喝一聲:“將蒯通押進來。”不一會兒,蒯通被武士押了進來,高祖大聲嗬斥:“蒯通,你知罪嗎?”蒯通嘴硬,不忙不慌地回答說:“臣無罪,臣是冤枉的。”“你還嘴硬,私藏鍾離昧可是真的?”“是真的?”“私招兵馬,可有此事?”“有此事。”“還有,你蠱惑楚王造反,密召淮南王和梁王使臣一起謀反,可曾有此事?”“有此事,但那兩個使臣都是膽小鬼,不敢與我為謀。”他這樣一說,等於化解了高祖對淮南王和梁王的猜忌。“既然都是真的,件件都是死罪,難道你不知道大漢的律法嗎?來人,把這個狗奴才拖出去斬了。”高祖看到蒯通鎮定的樣子,更加氣憤,天下還有這樣恬不知恥的人啊。但是,高祖他錯了,蒯通自有他的生存法則,“陛下,容臣說完一句話,再斬不遲。”“諒你豬嘴裏吐不出象牙,說!”高祖怒氣未消,撇了他一眼說。“陛下,狗吠堯帝的典故,相信陛下也曾聞聽過。非是堯帝不仁,而是這條狗吠的並非是自己主人,也就是各為其主!臣不過是楚王帳下一謀士,為楚王出謀劃策是臣的職責。之前,臣並不知有陛下,但有韓信。韓信為齊王時期,臣就曾勸說韓信與項王、漢王三足鼎立,可惜韓信不聽此言,而失去一次機會。這次陛下賞賜楚王漢王劍,楚王可高舉漢王劍,收攏項王的殘部,以鍾離昧為先鋒,聯絡周邊各諸侯王,趁大漢初立未穩之時,出兵潼關,現在天下之主是誰未可知也……”“無恥,你竟然蠱惑楚王造反,罪大惡極,拖出去斬了。”劉章氣憤地說。“且慢,哈哈……”高祖大笑後,反而覺著蒯通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對他產生了好奇,便問,“依先生之言,現在天下應該是誰的呀?”“自然是英明的陛下您了。”此時,善於觀察的蒯通看到高祖態度變了,他想抓住這最後的機會,使出了自己畢生的辯才,急忙說:“可惜韓信唯唯諾諾、優柔寡斷,不成大器,才沒有造成天下大亂。這是陛下之福所致,實乃天下之幸,蒼生之幸。隻是可惜我一生所學,竟然一事無成,是我投錯了門庭,現已無用武之處了,悲哀啊,悲哀。我罪該萬死,還請陛下明察……”“雖有辯才,但無德也是枉然。”高祖感慨說:“念你對主子忠心耿耿,免你一死,但決不允許你在朕的天下繼續蠱惑人心,押入死牢,了卻你一生吧。”“謝陛下不殺之恩啊……”蒯通被武士拖出去。看到蒯通被押走後,高祖感慨良多,慶幸自己所製定的政策深得民心,才穩固了自己的江山。但同時他也深感憂慮,蒯通一句話提醒了自己,要是這次韓信聯絡了英布、彭越等諸侯王一起起兵造反,那現在國內肯定是混亂的局麵,誰輸誰贏還真的不好說。“真是漢之大幸啊。”高祖倒吸一口冷氣。對建國初,為穩定天下局勢,分封異性諸侯王的策略,此刻,在他強烈的思想鬥爭中忽然有了重大而決定性的轉變。劉章見高祖對蒯通處置較寬,急忙進言道:“皇爺爺,孫兒以人格擔保楚王沒有造反,請皇爺爺明察。”陸賈也進言道:“臣也為楚王擔保,請饒恕楚王吧。”高祖依然生氣,說:“雖然消除楚王造反嫌疑,但他丟失漢王劍,縱容屬下私自招兵買馬是真。明知道朝廷通緝要犯就在楚國,不但不緝拿歸案,還漠然處之,不管不問,明顯有包庇縱容之嫌。按照大漢律法,件件都是死罪!實乃有負朕望。既然有你們二位擔保,也念他為大漢曾立下戰功,為顯大漢律法之威嚴、之公正,以告誡當朝,警示後人,楚王死罪可免,但處罰難逃,削去大將軍、楚王封號,降為淮陰侯,所有家眷遷之都城,不得有誤。”劉章急忙說:“孫兒代淮陰侯感謝陛下不殺之恩。”陸賈也隨著說:“陛下寬厚大度,公平公正,實乃以德報怨,以理服人,讓微臣折服。”接著,高祖把楚國一分為二,分封屢立戰功的族人劉交為楚王、劉賈為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