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淮南奔馳著的劉章忽然停了下來,他想起了高祖那句讓自己一直非常心痛的話,沒有高祖的準許私自來到高祖身邊,那是欺君之罪。劉章猶豫了好長一會兒,長歎一聲還是轉向另一條道路了。
一個人走,應當是輕鬆和愜意的事情。但此時,對劉章來說,鬱悶、憂傷的心情使得他幾乎要喘不出氣來,他不停地仰天長問:“難道我真的報國無門嗎?皇爺爺啊,您難道真的再也不理孫兒了嗎?我所做的一切可都是為了大漢江山啊……”
走著走著不覺到了沭河邊。這地方好熟悉啊,河水依舊那樣平緩的向前流淌著,兩岸的樹林依然是那麼的茂密,遠處的山巒如黛,白雲繚繞……“真是江山美如畫,隻是那人兒卻不見了。”這是第二次來到沭河了,劉章自然地想起了呂月,在感歎之餘,不明白自己離開京城的時候,呂月為什麼又沒有來送他。越是見不著她,越是惦記她、想念她,難道她又被皇後攔住了?月兒啊,你這麼一個善良、單純的女孩子,真不應該在如此複雜、凶險的後宮裏啊……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考驗,在他的心裏,隻有呂月一個人能打動他,能讓他坐立不安,能讓他牽腸掛肚,能讓他魂牽夢繞。否則,他也不會對冰兒毫無留戀,對紫煙無動於衷。
前程上的挫折加上感情上的折磨讓劉章苦上加苦,痛上加痛。他拿起一隻竹笛吹了起來,這把竹笛是他這些日子獨自旅行中,最佳的解悶伴兒。一煩了或悶了,就吹了起來。河水在他腳下流淌,蘆葦在水中搖曳,晚風在他身邊呼嘯,吹散了他的長發,掀起了他長袖、衣襟,一抹夕陽將他的影子拉長再拉長,使他頓覺有了一種滄桑、孤寂之感,笛聲隨著風聲悠揚婉轉,如泣如訴,傳的很遠、很遠。
忽然,劉章聽到遠處有孩子的哭聲,他順著聲音尋去,隻見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坐在路邊哭泣。此時,天色已晚,他環顧四周再也沒有其他人,便上前問明情況,原來小女孩走姥姥家,在回家的途中,與娘親走失了。劉章一聽擔心失主著急,蹲下問小女孩家住哪裏,她隻吞吞吐吐說了一個“莒”字,劉章猜想可能是離這裏不遠的莒縣。他把小女孩抱上了馬,騎著馬很快來到了莒縣縣城。
這時,天已經黑了,剛走到城門口,隻見好多人舉著火把急匆匆往外走,小女孩很遠就認出了自己的爹娘,“娘……”喊著大哭了。劉章下馬,把小女孩抱了下來,小女孩跑到她娘的懷裏大哭了起來。小女孩的家人知道是劉章救了自己的女兒,都非常感激,拉著劉章回家喝上一杯酒。
這是一座古城,縣城坐落沭河與柳清河之間的肥沃平原上,西、南為丘陵,東、北為綿延群山。秦前為莒國,曾經與齊、魯並立於周、春秋、戰國,經濟、商業發達,文化底蘊豐厚,曾經湧現出了許多的風雲人物。劉章想趁機遊覽一番這裏的名勝古跡便同意了。
小女孩的父親叫馬冉,劉章稱他為馬大哥。劉章受到了馬家的熱情接待,當夜,他喝的酩酊大醉,在馬冉妻子安排的房間裏,舒舒服服睡了一夜。
次日一早,劉章起來便四處逛逛,在充分享受難得的悠閑的同時,他最想的還是呂月。每看到一處好風景就想起了月兒,每吃到一個可口的食物就想到了月兒,仿佛世間的一切美好都給了月兒就心滿意足了。
這天,他心裏忽然煩躁了起來,想去莒國國君的宮殿遺址去看看、散散心。可是,越走心越煩,半路上隻好返回了客棧。店小二問他需要什麼,他無意答話,擺了一下手就進了房間,趟在床上,感覺不舒服,便站了起來,站著心裏也難受,不由得在地上來回踱步,走了一會兒,胸口還是悶得喘不出氣來,便坐了下來,然而坐著也心神不定,恍惚中仿佛有人在呼喊自己。
劉章想到了淮南戰場、想到了皇爺爺正與英布決戰,忽然又想到了冰兒、想到了那個熟悉但又記不清在哪兒認識的姑娘……唉,要是月兒在這兒就好了……他的腦海裏一出現呂月的影子,心裏自然想起曾經的那些事兒,特別是在沭河邊上的相遇,仿佛銘刻在他的心上,使得他一有煩心事,就盡量回想那些美好的記憶,想著想著不自主地出了客棧、出了縣城,好像有一個人在前頭用繩子牽著他,不停地往沭河方向走去……快到沭河邊時,遠遠見河邊站著不少人,他心頭一驚,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剛上河沿,就聽見有人高喊:“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啊……”
劉章往河裏一看,見一個人在滔滔的水裏掙紮,他暗喊一聲:“難道是月兒?我來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