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伴隨著襄親王的去世,落難的董清芙重新闖入了皇上的視野那一天起。
一切都變了。
時光輪轉,光陰總是去得匆匆,雖然各宮娘娘都不願麵對這一天,但這一天,在董清芙正式脫下孝服,結束襄親王的喪期之後,繼而關於她進宮的事情被正式提上議程,最終確定入主承乾宮的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來了。
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喪夫之後已經年十八的董清芙被聖上親封為董貴妃,皇上親命七王常舒為迎親使,用浩蕩的儀仗隊開路,一路親迎董清芙入宮。
大殿之上,兩位著華服的新妃並立在皇上和皇後麵前,聆聽聖訓。
一襲碧霞雲紋聯珠對孔雀紋錦衣,在前頭亭亭而立的就是上了新妝的董清芙。
緊跟著站在她身後的芙蓉色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則是皇上為了衝淡眾人對董清芙的關注,特意從官家女子中挑選出來,陪著董清芙一起入宮的赫舍裏?怡茜。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眾妃收斂裙裾,垂手靜立。
在肅穆的氣氛中,隻聽得迎親使常舒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惟讚宮廷而衍慶,端賴柔嘉。鄂碩之女董清芙,出身名門,肅雍德茂,溫懿恭淑,有徽柔之質,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靜正垂儀。晉封為董貴妃,特賜封號——賢,自今日起入主承乾宮主位,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惟讚宮廷而衍慶,端賴柔嘉。谘爾赫舍裏?怡茜,持躬淑慎,秉性安和,晉封為怡嬪,自今日起入住延禧宮,欽此。
“臣妾謝主隆恩!”兩位新妃深深跪拜在地。
後宮之人皆知董貴妃是皇上欽定要進宮之人,不想初進宮就一躍而位列貴妃之位,與寧貴妃兩宮並存,唯一不同之處僅在於董貴妃沒有協理六宮之權,但她的位分已明顯超過了三阿哥的生母嘉妃。
一時之間,董清芙由往日那個楚楚可憐的寡婦變為了紫禁城裏富貴僅次於皇後的董貴妃,再看看那經由修繕煥然一新的承乾宮,豪華程度不亞於鍾粹宮和景仁宮,這位新貴妃還未開口說話就已讓人豔羨不已。
同樣一身華服的皇後麵帶倦色,她身邊的座位空蕩蕩的,那是太後的位子,聽聞太後身上不爽快,故沒有出席這次封妃大典,也算是對皇上執意要納董貴妃為妃行為的一種小小的訓誡。
既然太後不在場,訓話的任務便落到了皇後的身上,居高臨下地看著董貴妃畢恭畢敬地接過貴妃寶冊,交由身後的貼身侍女櫻嬈保管,複又垂手站立著,等待著皇後訓話。
“二位姐妹有福入宮侍奉宮闈,仰承太後娘娘口諭,望董貴妃與怡嬪能殷勤伺候於皇上身邊,日後能與宮中姐妹和諧相處,來日能為皇上誕育皇子才好。”
“臣妾等謹遵皇後娘娘教誨,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都平身吧,宮中姐妹眾多,兩位以後有的是時間認識。”皇後麵上寬和一笑,免了她們繼續行禮。
“臣妾等多謝皇後娘娘教誨。”
禮成之後,殿外同時奏起了禮樂之聲,皇上與皇後依禮先退下,董貴妃和怡嬪先回了各自宮裏去更衣,晚上還有例行家宴需要她們應酬。
剛剛過了中秋節,天氣很是涼爽,今晚的合宮宴會,香琬和寧貴妃本就不是主角,因而她們無心再專門回去換一身衣服,於是相攜了往紅葉漫天的禦花園走去。
執了一片葉子在手中,寧貴妃的目光悠長而又意味深長,“香琬,不想她一入宮,就能躋身貴妃之列,皇上對她,確實是舊情繾綣。”
麵上無謂地笑笑,“貴妃姐姐別擔心,皇上在名分上看重她無非是同情她剛剛喪夫,聽說這一年裏,靖太妃娘娘對她很是苛刻,好不容易入了宮,為了平息巨大的輿論,皇上這才賜給了她高位,不過並沒有分走姐姐的權力。皇後娘娘自從與太後娘娘吵崩之後,再也無心於治理後宮,後宮的擔子基本落在了姐姐肩上,妹妹瞧著,貴妃姐姐很是辛苦呢!”
“本宮無所謂她分不分本宮的權力,倒是你,進宮這麼多年,不僅是玄燁的生母,還是柔儀的養母,她的位分倒越到你的前頭去了,姐姐這是替你不值,這後宮之人都說皇上最寵你,可到底還是沒給你貴妃之位,總說著要曆練你一番,到頭來,倒教那沒有資曆的董貴妃白白撿了便宜。”
香琬聽她語氣中露出不滿來,生怕隔牆有耳,驚慌地左右張望了一下,確定周邊沒人,這才放心下來,穩穩地扶了寧貴妃往前走,緊接著輕聲勸道:“臣妾多謝貴妃姐姐,隻是姐姐知道的,董貴妃得以進宮本就是皇上力排眾議的結果,皇上這樣做自然有他的理由,咱們做妃嬪的,不該多加置喙。”
“皇上無非就是擔心位分給的低了,董貴妃在宮中不好做人唄,隻是咱們的皇上永遠是這樣一頭熱,巴巴地去疼那董貴妃,倒生生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