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比皮蛋加豆腐還清白(1 / 2)

在W市,大排擋叫做夜市。夜市一般都分為兩個部分,後麵是門麵,前麵的地盤就是夜晚露天逍遙的地方。在那裏擺上一些特色的桌椅,或者幹脆就是一些塑料的板凳,很雜亂無章,但又能輕而易舉地讓你想坐上去。在夏日裏夕陽西下時,一家家的夜市桌椅已經陸續地擺到路邊,準備迎來一夜的開始,那遠比每一個白天更為精彩。不過,在冬天的黃昏,哪怕寒風嗦嗦,夜市門庭仍然聚集滿堂,那種熱鬧與喧囂的快樂,隻有真正融入其中的人才可以感受到。坐在那種喧鬧的氛圍裏,你的整個思緒都會隨著眾人的活潑而興奮起來,那種感覺不亞於飄在舞池裏勁爆地嗨,仿佛人世間的一切繁雜與鬥爭都跟自己無關。那種時刻,你會很輕鬆地明白,原來,不僅僅是寧靜的空氣可以洗刷人的心靈,活潑的氣候更能讓紅塵中的心沉靜:哦,原來生活竟是如此簡單……

顧可心很顯然是深諳此道,雖隻是草草道來,但是聽著顧可心如導遊小姐般的解說和介紹,從未親身感受過的趙雲傑,此時也有些向往了。

顧可心看了趙雲傑兩眼,又繼續說道:“……也許,在很多人眼裏,大排擋主要以小吃和啤酒為主。而到了W市,你的這種思緒會被一個個清晰的事實完全顛覆。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野外跑的等等等等各種美食,都有可能進入你的胃口。”

“怎麼樣,胃——動了嗎?”顧可心適時的“勾引”的說道。

趙雲傑很配合的猛點頭,裝出一副很嘴饞的樣子,道:“那是,不然就不是人了。”

“哦?那是什麼?”哪知顧可心卻抓到了一個語病,促狹的反問他。

趙雲傑哪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當即無語,保持緘默。

……

“排檔”是個來自廣東的詞彙,指敞開式的簡易大眾就餐場所。然而,這種叫法很可能是一種古代腐敗的遺跡。

根據發現的南宋宮廷菜單考證,皇宮裏連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有時,宮廷侍官們就自己掏腰包,請皇帝、貴族、大臣吃飯。一下子竟形成風氣,由於是輪流請客,排隊當值,稱為“排當”。

剛開始時當然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報銷,到宋理宗的時候,開始拿到中央和各級財政的金庫報銷了。當時廣東經略使陳宗禮調任樞密院簽事,就是從軍區指揮官調到統帥部當高級助理,看到這種“腐敗”現象,十分不滿。他說,下級請上級吃飯,無非兩個目的,一是在報銷時撈點油水吃差額,一是拉攏關係,所以應該禁止“排當”這種現象。但是報告遞上去,沒有什麼結果。吃喝的人看沒事,自然吃得更來勁啦,而且也開始不限於吃喝這種低層次的消費。

後來,“排當”被引進到民間,成為簡易、廉價、大眾消費的形式。由於經常設在街邊,擺有大量桌椅,同時廣東人常稱攤位為“檔”或“檔口”,也進而轉變為“排檔”了。

W市最有名氣的大排擋就是“吉祥街”了,隻要是外地的朋友來W市,不去那裏還真的是可惜了,那裏吃的不光是口味,更多的是氣氛!特別是“海海”大排擋,坐到那裏吃鱸魚鮮香火鍋,外加香辣嚇,再聽著某大天王“海歌”,那叫一個愜意啊!!這麼有名的地方的,顧可心當然是領著趙雲傑來這裏轉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