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背後一刀(1 / 2)

話聲剛過,招式已攻到梵沽然麵前,正是十八羅漢拳。

梵沽然披風一抖,“呼呼”便是兩拳,使出天衣神甲功,與忠英大師對攻。兩人本是師出同門,使得都是佛門武功,因此並不像剛才龍陽真人與古墓天那樣殺氣騰騰,倒是多了一份謙虛與忍讓。即便如此,兩人卻依然招招攻向對方要害,看起來還是招招凶險。忠英大師身上又微微泛出佛光,同時招出也不斷變化,瞬間就變化出十八羅漢相,顯然已不止是一套普通的十八羅漢拳了,而是金身羅漢拳。

大凡高深的武功,起初都是由最簡單的武功演變而來的。忠英大師的金身羅漢神功便是由少林的入門武功十八羅漢拳演變而來,而靜禪大師的天衣神甲功也是由一套簡單的袈裟伏魔功演變而來。

習文練武,起初皆要打好根基,也是所謂的入門課,當自己初窺門徑之後,師父才會由簡入繁地教授技藝。所謂學習,其實就是自己不斷地從外界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來達到自強的目的。當一個人的見識到達足夠境界時,他便能將自己畢生所學融會貫通,從而產生出一個全新的技藝。人不一定要學得多,但一定要懂得多;書不一定要背得多,但一定要讀得多;武不一定要練得多,但一定要見得多。好讀書不求甚解,便是此意。隻有懂得多.讀得多.見得多,才能了解別人的長處,明白自己的不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達強自強目的。所以那些名垂千古的佳作,大多都是集百家之所長。海納百川,有容才大。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自是武學淵博之地,三十六房功夫,七十二般絕技,又怎麼能一一學全呢?有些人貪多不得,雖說學了幾十種絕技,卻不能融會貫通,成為一體,倒頭來是“十竅已通九竅,一竅不通”。

有少數高僧領悟了這個道理,於是便專選一門技藝鑽研,然後再從其它功夫絕技裏麵不斷取長補短,而後又自創一門新武功。金身羅漢神功與天衣神甲功皆是因此而出。

時間會流逝,人會消亡,人類的智慧卻在不斷流傳,不斷前進,不斷創新。人類的智慧不斷傳承的動力,就是後人對前人不斷借鑒,取長補短。世上最卑微低下的東西,隻要它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也就是它的優勢。隻要有優勢,我們就可汲取它的優點,為自己所用。一件事物如果失去了它存在的理由,或者說它的優勢,那麼它就會消亡。如同大熊貓明明是肉食類動物,偏偏沒有尖牙利爪,失去了自己的優勢,隻能吃素,以至幾近滅亡。

自己的優勢,也就是自己生存的權利,失去生存的權利,那就隻有走向滅亡。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人,自然有江湖人自己生存的理由。

古墓天是江湖人,是江湖上一位大劍客,現在更是天下第一的劍客。

劍,金龍劍,便是他生存的理由。他倚劍得勢,倚劍成名,倚劍而威震天下。隻要他手中有劍,誰也不敢小覷他,誰都要怕他三分。

當真是金龍劍在手,誰與爭鋒。

“嗡”一聲響,金龍劍已出,已在古墓天的右手。金龍劍一橫,人潮騷動頓止,盡管下麵有很多人想殺他,現在卻還是沒人敢動。既便是劉遠征這樣的正道高手,也不敢上前拚命,他已經死過一次,他不想再死一次,因為他知道這次如果死了,絕活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