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周折,袁文終於跟著聶衝遠回到了衡山回雁峰。
關於回雁峰名稱的來曆,有兩種說法。
相傳北雁南來,從秋到春,不再向南飛過這座山峰,在這暖和適宜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季,待春汛到衡陽,仍然往北飛回,所以叫回雁峰。北宋大家王安石詩雲:“萬裏衡陽雁,尋常到此回。”從此,回雁峰名聲遠播。還有一論,是以山峰的形狀得名,說它整個地貌,就象一隻鴻雁伸頸昂頭,舒足展翅,將要騰空飛翔的氣勢。這兩種說法相輔相成,遂使它步入天下名山盛景之列。
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可見回雁峰之名,在唐時以前已為世人所知。明代詩人陳宗契(衡陽人)《詠南嶽詩》:“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可見回雁峰雖然不高,但作為南嶽七十二峰之首,已早為地方史冊記載。
袁文初到衡山派,很多人都不認識,而衡山派的幫規也完全不知。因此聶衝遠少不得先給他說些本門門規之類的東西,但袁文隻得口上敷衍,心中卻完全沒有在意。之後聶衝遠讓他去見過各位師叔,隻是他雖然一一見了,卻也都沒有什麼印象,除了大師叔彭科彪早就認識之外,就隻有五師叔祝無雙還有點印象。因為這人與別人相比有些特別,他臉上從左至右有一條長長的疤痕,看起來十分猙獰恐怖,袁文第一眼看到,便不由得嚇了一大跳。
好不容易才見完那些師叔長輩之類的重要人物,天也黑了下來,袁文本已十分困乏,剛要打算回去休息,這時大師叔彭科彪又帶來一人說道:“文兒,給你介紹一個你同鄉認識。你們都是長沙人,以後更要相互幫助才對。”
袁文一聽那人與自己一樣,也是長沙人,自然十分好奇,誰知回頭一看,立馬嚇得倒退數步,原來那人正是長沙幫幫主賀雲飛的兒子賀方,也就是和顧紅顏打架之人。兩人以前曾在同一私塾讀過書,賀方比袁文大三歲,今年十八,又一表人才,學文習武都很快,經常欺負袁文,因此袁文十分怕他。
彭科彪並沒有發現袁文臉色有些難看,對賀方說道:“方兒,快上去見過袁師兄。”賀方此時已拜彭科彪為師,但比袁文入門稍晚一些,因此雖然賀方年長,卻仍然是師弟。
賀方走上前去,一臉壞笑地看著袁文道:“師弟賀方見過袁師兄,還請袁師兄以後多多指教。”
袁文一見到賀方那得意的樣,心裏更加不安,想起以前被賀方欺負的情景,心中不免有些生氣,恨不得上去揍他一拳。他這樣想著,突然被蝙蝠咬傷的那根手指上傳來一股陰涼地氣流,一下子流遍袁文全身。隨著陰涼氣流在袁文身上不斷流竄,袁文的身子也不停地顫抖起來。雙手不停亂抓,牙關直格格作響,竟而怒氣中燒,一下子心中便有對賀方恨之入骨的感覺,幾欲衝上咬賀方一口。起初袁文還能憑借自己的意誌勉強控製住自己。可體內那股氣流在他身體裏越流越快,自己衝動的欲念也就越來越強。
彭科彪此時也已發現袁文有些不對,因為他在袁文身上能清楚地感到有一股濃烈的殺氣散出,竟然與古墓天使出倚勢劍魂時的殺氣有幾分相似。他本來不知道袁文與賀方有過節,所以也猜不出是什麼原因。終於,袁文再也控不住自己,突地向賀方猛衝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