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說到西西裏島,很多人就會想起《教父》這部電影,想起那些在紐約的意大利黑手黨家族。黑手黨原來不在紐約,西西裏島可以說是黑手黨的大本營。大家知道一個民主社會對黑社會可以說是無計可施,因為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強勢地去抓他,去強行鎮壓他,民主社會必須依靠法律和證據。就像電影《教父》裏演的那樣,我明明知道你就是教父,我可能追了你一輩子,你就坐在我的對麵,但作為警察我也抓不了你,因為我沒有證據。所以在一個民主社會裏,黑社會是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的,他們可以找大量的律師用法律的名義保護自己或者去洗錢等等。但是一旦獨裁政府上了台,像德國的納粹政府、意大利墨索裏尼的獨裁政府上台以後,黑社會就完全沒有辦法生存了。獨裁政府上來就可以禁槍,可以強勢地鎮壓黑手黨,政府也不管什麼法律,直接就抓你,於是當時的很多黑手黨成員就從西西裏島逃到了美國。逃到美國以後,在紐約又慢慢建立起新的黑社會組織,大家在《教父》中看到的那些事情就是這樣。黑手黨十分痛恨墨索裏尼,所以當美軍在西西裏島登陸的時候,他們就在裏麵做內應,找情報,帶路。這是一個小插曲,跟大家聊一下。
西西裏島登陸戰,盟軍非常強大,光空降師就出動了兩個。而德軍沒有強大的作戰部隊。當時的盟軍空中有空降師,有四千餘架飛機;海上還有強大的艦隊,幾千艘船。兩個集團軍由兩位名將率領登陸,一位是美國著名的巴頓將軍,另一位是英國著名的蒙哥馬利將軍,這也是這兩位美、英名將第一次同場競技,他們在北非打了一場具有轉折意義的阿拉曼戰役。這兩位將軍其實互相不服氣,蒙哥馬利特別看不上巴頓,也看不上美軍,因為英軍覺得自己都打了好幾年了,美軍這才剛剛來,全是一些菜鳥,且英軍都是那種紳士,而美軍都是牛仔。巴頓也看不起蒙哥馬利,因為美國當時覺得自己強大極了,而英國已經沒落了。所以兩人登陸以後,除了共同打德軍以外,剩下的就變成了他倆的競賽,在《巴頓將軍》那部電影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戲,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幕。當時巴頓率先占領了西西裏島的首府巴勒莫,然後蒙哥馬利就拚命地向西西裏島最北邊的城市墨西拿跑,最初的戰役規劃是巴頓將軍指揮的美軍第七集團軍要占領西北角,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第八集團軍要占領墨西拿。大家知道巴頓是一個特別有個人榮譽感、特別愛出風頭的將領,他當時就沒有遵守軍令,自己偷偷摸摸地分出了一支軍隊拚命地趕往墨西拿。德軍撤走以後,就變成了美英盟軍一邊數著意大利戰俘,一邊賽跑看誰先到墨西拿。結果最後在上午十點半,巴頓率先進入墨西拿。僅僅在一小時之後,英軍吹著風笛,打著小鼓,進了城。進城一看,美軍早已經到了,巴頓這次又勝蒙哥馬利一籌。
所以西西裏島戰役是一場很有意思的戰爭,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墨索裏尼下台。西西裏島戰役最重要的成果是最終讓意大利投降了,意大利是二戰中第一個投降的軸心國。接下來的意大利戰爭,實際上是盟軍跟德軍在意大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