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7月16日。1940年的這一天,希特勒發動了不列顛空戰;1945年的這一天,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1989年的這一天,古典音樂界的指揮大師卡拉揚去世。
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
今天很巧,說的兩件二戰的事情,都跟科技競賽有關。實際上我以前也多次講過,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推動者就是戰爭,如果沒有戰爭,人類科技遠遠發展不到今天這種程度。戰爭中拚的不僅是一個國家軍人的素質,還要拚科技的實力。今天說的兩件事情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科技領域犯下的嚴重錯誤。
我們先講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的成敗跟科技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麵是英國有雷達,德國沒有;另一方麵是英國有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有四個發動機的大型轟炸機,而德國沒有。這兩個科技要素可以說對最後的戰局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不列顛空戰開始之前,德國在世界戰場上幾乎是所向無敵。它在二戰正式打響之前就占領了奧地利、捷克等,還和蘇聯簽訂了共同瓜分波蘭的條約,開戰以後先是不費吹灰之力地把波蘭滅亡,緊接著又打敗了法國、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數個歐洲國家,所以當時納粹正是處在士氣最高昂的時候。而英國當時的處境是孤立無援,它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盟友,就是波蘭、荷蘭以及比利時、法國這些國家在倫敦的流亡政府,幾乎等同於依靠一己之力來麵對占領了大部分西歐大陸的強大德國。
但是就在這個危急存亡的關頭,英國人民迎來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堅毅的戰爭領袖——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在國會發表了非常激昂的演講,就是說我們決不投降,我們要保護祖國的天空、海洋、沙灘、村莊,以及城市的每一個地方,我們要抵抗納粹。這個演講也是丘吉爾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演講,使當時的英國人民有了一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舉國上下開始以高昂的士氣準備獨自對抗納粹的入侵。當時的形勢非常嚴峻,因為英國的陸軍剛從敦刻爾克撤退回來,把幾乎所有的重武器都丟了,所以其戰鬥能力根本無法與納粹相比。幸好英國有歐洲最強大的海軍,這是德國所不具備的優勢。意大利的海軍雖然實力也比較強,但是遠遠不能跟英國海軍相提並論,並且意大利海軍的士氣相對低落,讓他們離開地中海跑到大西洋來挑戰英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德軍在進攻英國的時候,如果想要把他們強大的陸軍運到英國的土地上來,肯定不能走水路,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動用本國強大的空軍,首先獲取製空權,然後再以強大的空軍去打垮英國海軍,奪得製海權,從而控製整個英吉利海峽,為德國陸軍創造登陸的機會。當然,雙方都心知肚明隻有這一條路可走,所以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可隱瞞欺騙的。當時英國那些經驗豐富的空軍將領早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以至於在法國戰役的時候,他們違抗了丘吉爾首相的命令,堅決不把主力空軍放到法國去,而把大部分戰鬥機留在英國,因為大家知道在這裏與德國人必定會有一戰。英國當時甚至還製訂了飛機生產、飛行員培訓等很多緊急計劃,從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甚至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招募飛行員,還有一些熱愛英國的美國飛行員也自願來到英國參戰,再加上當時流亡到英國的捷克、波蘭等國的飛行員,各個國家的人團結在一起,就等著納粹來的那一天。最後在1940年的這一天,德軍進攻英國,不列顛空戰爆發。這在當時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當然二戰後期因為美國、蘇聯的參戰還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空戰,但是在當時,在不列顛空戰中,一天之內有上千架飛機在空中作戰,這在之前的人類曆史上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英國還有一個優勢,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發並使用雷達的國家,當時在英國的東南海岸雷達已經被廣泛使用。雷達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偵察敵機的方位。如果沒有雷達,就要派出戰鬥機前進到至少二百公裏以外的地方去巡邏。大家知道用於戰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在沒有敵軍來襲的情況下,派出戰鬥機在空中飛,不僅會浪費大量的燃油,還會消耗飛行員的體力和精力,很可能得不償失。而如果采用雷達,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再派出那麼多戰鬥機去巡邏了,可以極大地節省資源。戰鬥機就停在機場,如果雷達發現敵機,就可以直接起飛應戰,而且雷達能夠非常精準地確定方位,無須飛行員自己再去搜索。當時英國在飛機的數量、質量和飛行員的素質上,跟納粹德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雷達恰好極大地縮小了這個差距。當然作為當時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德國其實早已經有科學家在研製雷達這個東西了,但追隨希特勒的那些空軍頭目,像戈林等,很多人都是情商特別高,但在科技、文化方麵素質不是很高,希特勒本人也是,所以他們在這場空戰裏並沒能把握住使用雷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