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七月十六日(3 / 3)

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

接下來講的依然是德國在科技決策上的失誤。大家都知道雖然原子彈是美國研製出來的,但是研製原子彈的這些科學家,大部分都是德國猶太人。愛因斯坦本人就是從德國流亡到美國的猶太科學家。大批的猶太科學家因為在德國遭受迫害跑到了美國,對美國的原子彈研發製造事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美國原子彈的總負責人奧本海默就是從格丁根留學回來的。格丁根是當時整個歐洲也是整個世界的學術中心,很多著名大師,包括高斯、空氣動力學奠基人普朗特等,都在格丁根教書。我的外婆也是在格丁根留的學,師從普朗特大師。

當時奧本海默是從格丁根留學回國,又在德國學完了原子彈技術,最後主持了美國的原子彈計劃。

其實德國科學家並不是沒有跟希特勒講過,說美國有可能研製出這樣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但是以希特勒一個下士的文化水平,他根本不相信,甚至不能想象這種東西的存在。不過說實在的,當時除了科學家自己,的確很難有人能想象研製出這種強大的炸彈。美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杜魯門在和斯大林、丘吉爾開會的時候還講,說我們研製出一種叫原子彈的大炸彈,相當於多少顆炸彈一起爆炸。斯大林當時麵無表情,因為他當時也想象不出來這是個什麼東西。(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斯大林通過在美國的內線已經掌握了這一絕密消息,所以才顯得那樣波瀾不驚。)後來直到另外兩顆原子彈被美國投到日本,人類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可怕的科技成果。這個科技成果原本應該是由德國最先研製出來的,但是德國由於決策失誤,導致大批優秀的猶太科學家流失,最終使美國成為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

我在這裏還要提一句,在美國整個原子彈製造計劃中,那些德國來的科學家最後也都入了美國籍,隻有一位非美國籍的科學家參與了核心的研製,就是我們的華人科學家吳健雄女士。為了製造原子彈,美國動員了全國的力量,有許多著名的公司與高校都參加了,其中就有吳健雄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她於1944年在該校戰爭研究部從事原子彈的輻射探測研究,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另外,僅在楊振寧與李政道從理論上提出宇稱不守恒定律(他們因此榮獲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幾個月後,吳健雄就用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從而震驚了全球的科學家並受到了高度的讚揚。

古典音樂界指揮大師卡拉揚去世

在我心目中,卡拉揚大師應該是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因為我從小聽家裏那些古典音樂唱片的時候,大家就跟我說,要先聽柏林愛樂樂團的,因為柏林愛樂在卡拉揚時代是最偉大的樂團。每一個愛樂樂團演出的曲目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在卡拉揚的指揮下,柏林愛樂出的唱片是所有唱片中的首選。大家知道在一個樂團裏,指揮的地位比導演還重要,導演的任務隻是導這一部戲,而指揮不光要指揮這一場演出,還要塑造這個樂團整體的風格。有的指揮長期在一個樂團裏工作,還同時擔任音樂總監、藝術總監這樣的職務,從招人開始就是他負責,在全世界尋找優秀的人才,整個樂團都是由他組建起來的,這比導演還要厲害。而且因為古典音樂是沒有錄音的,一首曲子多快多慢、強弱在什麼地方,這些東西全部都是由指揮在下麵排練的時候貫徹落實到這個樂團的,所以從選人開始,需要什麼樣的演奏風格、怎麼去演奏,甚至讓誰來演奏,這些都是指揮來決定的,指揮可以說是一個古典音樂樂團最重要的靈魂。我們在看演出時,看到的隻是指揮站在台上,其實指揮上不上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樂團要演奏的作品在指揮的指導下早已經排練好了,每個樂手心裏對自己要負責的部分都很清楚。曾經就出現過這種情況,指揮在台上暈倒了,但是全樂團,根本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在首席小提琴手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繼續演奏,直至結束。

卡拉揚大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人長得非常帥,非常有紳士風度。其實各個音樂學院招人的標準都是這樣的:指揮係和作曲係考核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考完以後,長得帥的進指揮係,長得不帥的就進作曲係。像我這樣的就隻能進作曲係。指揮係的男生一般一屆隻有一兩個,而且是又會彈鋼琴又會作曲的大帥哥。所以在每個音樂學院裏,指揮都是最受女生歡迎的。中國著名的作曲家三寶,以及最近很受歡迎的電影《致青春》的作曲人竇鵬,這兩位都是中央音樂學院1986級指揮係畢業的,兩人當年確實都是大帥哥。

在這裏紀念卡拉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