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耶普登陸
下麵我們來講一講二戰中的迪耶普登陸戰。在二戰中有很多登陸戰,像諾曼底登陸、西西裏島登陸,還有衝繩島、硫黃島等,硫黃島雖然很小,但是當年的登陸戰打得也很激烈。大家對於各種登陸戰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迪耶普登陸大家卻很少知道,也沒有人去拍電影歌頌迪耶普,因為它沒什麼特別光榮的,隻有最倒黴的加拿大,曾經拍過一個小電影紀念了一下迪耶普登陸。迪耶普登陸戰發生在1942年8月19日,這時離英國被打出歐洲大陸,也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撤退才兩年多的時間,英國還遠遠沒有從戰爭的失敗中緩過勁兒來,各方麵都很不成熟,而且這次登陸是直接在法國海岸登陸,大家知道當時法國海岸是由德軍在防禦,後來又啟動了可以說是實力最強的,被稱為“大西洋壁壘”的計劃。那為什麼英國會跑到法國去登陸呢?下麵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迪耶普這個地方隔著英吉利海峽,對麵就是英國。說心裏話戰爭其實很殘酷,戰爭的雙方如果有婦人之仁,如果把每一個人都看得那麼珍惜,那大家就別打仗了。迪耶普登陸戰的時候,英國人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打,因為登陸戰是全世界最複雜的戰役。後來英國人一想要不這樣得了,咱們試一下,看一看這個登陸戰到底怎麼回事兒,然後回來總結經驗,總結完了經驗咱再來大的。
英國號稱是日不落帝國,到處都是它的殖民地,每到這種時候它就想起了自己的殖民地,說咱們英國人就別上去試去了,這樣傷亡太大,讓加拿大人去試試吧。於是這英國就弄了一堆加拿大人去迪耶普登陸,所以迪耶普登陸的主力都是加拿大部隊,完全就是炮灰,完全就是去送死。當時的登陸計劃是要在夜裏偷偷摸摸地弄一下,然後白天再大規模地登陸,下午咱把這加拿大的部隊接回來,這戰役就算結束了。但是實際上有那麼容易的事兒嗎?要想攻破德國人的防線,真可謂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那可難著呢!哪是你英國人說去就去、說回就回那麼簡單的事情。
結果登陸計劃實施的時候,可謂一塌糊塗。首先英軍的指揮官說,咱們突然襲擊一下吧,就別搞什麼火力準備了。其實按當時的實力來說英國海軍還是遠遠強於德國海軍的,實力至少超出數十倍,英軍完全可以封鎖整個英吉利海峽,但是他們當時要搞什麼突然襲擊,海軍也沒有開炮,空軍也沒有轟炸,直接就讓加拿大人去登陸了。英軍指揮官本來想,這樣做可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其實一點兒也不突然,因為最可笑的是,英國的BBC電台在這之前廣播說法國海岸將有重大戰事,希望法國人民稍微後退一點兒,你說這是什麼意思?英國人竟然用廣播去告知天下,這不就是出賣加拿大人。德國人一聽這個廣播就明白了,既然你要來,那我們就都準備好了,把機槍擺好,大炮擺好,就等著你們來登陸。加拿大軍隊於是夜裏偷偷摸摸地登陸了一些人,然後白天就開始大規模登陸,結果馬上被德軍打得屁滾尿流,沒等到下午,幾千人的登陸部隊一半被打死和被俘,這加拿大人一看不行了,最後就都投降了。德國人特別高興,押著那些加拿大人的俘虜在街上走,當時還有無數的照片。這場登陸戰一共打了幾個小時,加拿大人和英國人就全麵潰敗。
但是在迪耶普登陸戰中,英國人獲得的經驗是極為寶貴的,丘吉爾也曾經在回憶錄裏寫道,這次登陸是“經驗的寶藏”。從這次失敗的登陸戰中,英國人總結了大量的經驗,比如說潮汐是怎麼來的,是不是每一波潮汐都能登上一撥部隊;比如說登陸時必須要做火力準備,如果沒有火力準備,是連灘頭都登不上去的;比如說發現了不能在港口登陸……因為迪耶普是個港口,一開始還想在港口登陸多好啊,把港口一占領了,我的運輸船就能過來,補給立刻就能供應上,人也馬上能過來,但實際上港口對你有利,對敵人更有利,因為港口周圍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交通非常便利,所以你剛剛一登陸,敵人馬上就能從四麵八方調過來。英國人在吸取了所有這些經驗以後,下一次大規模登陸的時候就沒有再選擇港口,最終選擇了諾曼底。諾曼底是個海灘,周圍沒有四通八達的公路,而且在正式登陸前做了大規模空軍和海軍的火力準備。並且根據迪耶普登陸的經驗,英國人還專門在諾曼底登陸之前做了人造港拖過去,弄了個棧橋一直連到沙灘上,然後將人造港伸到海裏一百多米,把船停在上麵,東西卸下來就可以了。
迪耶普登陸雖然是一次失敗的登陸,德軍對此大肆地宣揚,但英國根本不願意多提這件事兒。當時指揮迪耶普登陸的蒙巴頓勳爵也從來沒覺得這是他一次光榮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犧牲了很多加拿大人,犧牲了很多英國自治領的同胞。蒙巴頓勳爵就是後來印度獨立的時候的最後一任印度總督,他還是現在英國女王老公愛丁堡公爵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