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八月二十日(3 / 3)

這次百團大戰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日軍立即從正麵戰場抽調大量的部隊,對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這也使得當時的根據地處境非常艱苦。在百團大戰之後,日軍對很多村子都執行了“三光”政策,非常殘酷地屠殺根據地的人民。

所以百團大戰的後期我軍就進入了“反掃蕩戰”,打了很多硬仗。百團大戰的總指揮之一、八路軍的副總指揮是彭德懷,當時是僅次於朱德元帥的八路軍第二號人物,彭德懷最後也說,我人生最重要的敗仗,當然也是硬仗,就是在百團大戰中跟日軍打的關家堖戰役。關家堖戰役實際上日軍隻有一個大隊突襲八路軍總部,結果被八路軍發現了,八路軍把日軍包圍在關家堖。關家堖地處一個狹窄的山頭,是一個極為易守難攻的地方,隻有一麵能進攻,而且越攻越窄,就剩一條路往上走,人家一挺機槍就能把你封鎖住。彭德懷大怒,一定要殲滅這支日軍。當時執行圍殲任務的主力部隊是一二九師,大家知道一二九師師長是劉伯承,下麵的旅長是陳賡。陳賡一直跟彭老總說咱們不要這麼進攻,這樣犧牲的人太多,這麼難攻的地方把他們放出來打不就完了嗎?可彭老總當時堅持說,一定要消滅日軍。戰後劉伯承又赴前線,他到前線一看,這仗根本沒法打,把這股日軍放出來,讓他們到任何一個路上、平原上、小村裏,都能給消滅了,為什麼非要這麼打呢?大家知道彭德懷的性格非常倔強,不然他也不會成為彭大將軍,但他當時也確實是犯了錯誤。由於完全在氣頭上,連劉伯承都被彭老總大罵,彭老總說你必須給我進攻,不容討論,恨不得要執行軍法了。

結果關家堖打來打去也沒打下來,最終還是撤下來了。在後來1943年延安整風的時候,彭老總還專門就這件事兒道了歉,說當時確實是過於衝動,打得硬了一點,戰鬥也沒有打贏,最後還是讓日軍跑了。這是彭老總整個戎馬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場小小的敗仗之一。

百團大戰的曆史意義總體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表現出我黨、我軍是真抗日的。當然後來的副作用包括根據地被掃蕩、國民黨也看到了我軍的實力等。

國民黨後來在抗日當中就比較消極,想要保存自己的實力,然後跟我們進行摩擦,試圖消滅我們。但是在民族大義麵前,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大家就是應該團結抗日,就是應該同心協力去戰鬥。

蘇軍出兵占領捷克

在1968年的這一天,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各國,包括波蘭、匈牙利的坦克開進了捷克首都布拉格。這也是電影《布拉格之戀》結尾的鏡頭,《布拉格之戀》是根據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改編而成的,我們那個時代這部小說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現在的譯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布拉格之戀》就是為了紀念捷克人民捍衛自己的權利,擺脫蘇聯控製的這次革命,影片中的女主角由朱麗葉·比諾什飾演,其中有大量的鏡頭表現蘇聯的坦克怎麼開到布拉格的街頭。

今天大家如果去布拉格旅遊,要去看看布拉格的一個廣場,那就是當年蘇聯坦克開進來的廣場,現在廣場上到處都留著紀念當年“布拉格之春”的東西,廣場旁邊還有一個很大的紀念館,裏麵有大量的資料。在這個紀念館的隔壁還有一個歐洲最大的“性博物館”,大家參觀完“布拉格之春”博物館就可以去參觀一下這個“性博物館”。在“性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個小屋子,那裏就是卡夫卡的故居。所以去布拉格的話,大家一定要去這個廣場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