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31日。1449年的這一天,發生了土木堡之變;1944年的這一天,華沙人民起義;1997年的這一天,戴安娜王妃去世。
土木堡之變
首先來說說土木堡之變。這段曆史在我們的曆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並且在一本大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也講了很多。《明朝那些事兒》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當年明月寫的,因為他喜歡明朝,所以他把明朝寫成這兒也好、那兒也好。由於他這本書,使得年輕一代都對明朝有特別大的熱情,以至於上次我在這兒說明朝“三無”——無名將、無名君、無名士,遭到各種人臭罵,說曆史不是這樣的,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對大家的影響。《明朝那些事兒》中很多都是作者個人的觀點,其實跟那些偉大的朝代相比,明朝確實不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我多次講過,到南宋的時候中國的歲入,也就是年收入,可以到六千萬貫,而明朝的時候隻有幾百萬兩。再看看你能說出什麼明朝的大詩人、大詞人?明朝的小說也還不算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東西,今天我們說“四大名著”,明朝的小說還完全不能與之相比,實際上羅貫中的時代也不能和唐宋八大家時去比。明朝的將領也沒有特別厲害的,他們就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在這次土木堡戰役中五十萬明朝大軍最後全軍覆沒。如果把明朝打過海盜的戚繼光和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大名將相比,我覺得也差著一個檔次。但是就因為《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才使大家對明朝比較感興趣。
總的來說,明朝是一個比較窩囊的朝代。其中最窩囊的就是明朝出的那幾個大名人,這些人不是什麼大名將、大名士,而是大太監。世界曆史上最富有的人的排行榜中有教皇,有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就有明朝的大太監,可以說是富可敵國。明朝出了正、反麵的大太監,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的。中國最貪的大太監劉瑾就是明朝的,已經列入全世界最富的人,大概能排前五名。中國最牛的大太監也是明朝的,就是鄭和,鄭和當年下西洋,已經到了肯尼亞了。明朝還有最壞的大太監魏忠賢,壞得簡直一塌糊塗,罄竹難書。除了這些人之外,明朝還有一個像劉瑾一樣貪、像魏忠賢一樣壞的大太監王振,今天要講的土木堡之變,就是他幹的。其實我有時候也覺得特別奇怪,太監怎麼都能壞成這樣?如果說太監是因為生理問題,才有各種各樣變態的東西,那在別的朝代也有太監,偶爾也有比較壞的太監,但是像明朝那種層出不窮的、那麼多的壞太監,還真是少有。我覺得這首先是明朝皇帝的問題。在這兒我們說的隻是幾個大的太監,明朝的時候最多有十萬太監,遍布全國的每一支軍隊的監督都是太監,去收稅的是太監,特工部門也是太監,東廠、西廠都是太監。明朝完全是一個被閹割了的朝代。
當然不管怎麼樣,還是有很多民族主義的年輕人會說,明朝是我們漢人的朝代,不管怎麼樣也是我們漢人的朝代好。其實我覺得評判一個朝代的好壞,要看人民的生活過得幸福不幸福,如果人民生活不幸福,即使皇帝就是漢人那又怎樣,那也要批判,要推翻。如果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即使是康熙、乾隆這樣的滿族皇帝當政,那一樣也是好的朝代。我自己作為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堅決不會以種族來評論一個朝代的好壞。明朝的皇帝總的來說是有嚴重缺陷的,比較好的皇帝數不出來幾個。大概也就永樂帝還算不錯,但他皇帝的位子還是篡奪來的。崇禎帝還算是勤勉,但是大廈將傾,他也無力回天。剩下的明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有各種缺陷的,這一大堆有缺陷的皇帝,就導致了一大堆本身就有缺陷的太監被任用,大家混在一起,才弄出了這麼一個怪胎一樣的朝代來。
王振在進宮前原本是個知識分子,但他覺得考舉人、考進士有點兒難,後來他一想要麼幹脆我給自己閹了得了,這樣就可以直接進宮了。這人一旦有這樣的想法,首先就說明他的本性是有問題的。在王振進宮之前,明朝的宮裏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遵守太監製度的,當時宮門上專門掛了一塊三尺鐵牌,上麵寫著“內廷幹預外事者斬”,就是內廷裏邊的人誰都不許幹預國家政事,之前這個製度執行得還比較好。明朝有一個小小的優點,就是始終沒有出現皇太後、外戚等幹政的事情,其實還是因為明朝的太監太厲害了,皇太後、外戚根本就成不了氣候。王振本來是個讀書人,當過老師,被閹以後進了宮,正好服侍的是太子。老皇帝一死,這位太子就繼位了。中國自古太子一繼位,地位馬上就變了,當年服侍太子的老師們、太監們馬上就上來了,包括太子的親媽也要上來。這太子本來就特別喜歡王振,因為王振特別會甜言蜜語,你想在一幫都沒讀過書的太監當中,王振應該算是最聰明的。於是太監王振就開始不斷地被提拔,然後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