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帶給中國超越新動力(1 / 3)

“互聯網+”帶給中國超越新動力

產經

作者:鄒德萍 鄒巍

“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是第一次,也比過去任何一次將信息化說得都具體形象,更讓人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在這個信息化與科技化交融發展的大時代,我們不能讓自己的智慧與能力與“互聯網+”擦肩而過。這是個千年難遇的機會,也許這種衝擊力和新動力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中國已經無可爭議地站在超越的起點上。

“互聯網+”的暢想版本

互聯網作為一種平台工具,從其誕生之日起,一直都存在各種爭議,並在爭議中飛速發展。但“互聯網+”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或社會的方方麵麵,都深刻地打上了互聯網時代的烙印,它“+”的釋放一種超強連接力是巨大的,梳理出暢想版可以給人們更多的啟示。

互聯網+農業。截止2014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1.78億,占比達28.8%,近三分之一農民已經實現上網,但整體網絡、物流建設在農村和城市間差距依然明顯,農民對價格和促銷敏感,“網購”在農村網民中實現了超過80%的使用率,與傳統購物相比,農村用戶最希望電商平台能對所售商品負責,提高對網購的質量信心,也是互聯網+農業的新機會,發展好農村電商還會帶動更多的延伸服務。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10489元,首次突破1萬元,今年達1.2萬元,這是一個關鍵點,農民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消費能力和水平也將隨之水漲船高。互聯網將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使農業更精細化、規模化,騰出更多的純農業勞動力走向其他產業,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互聯網+政務。“小政府、大服務”,政府轉變工作職能已經喊了多少年了,但自己革自己的命真的很難。現在互聯網+為加快政務改革提供了新動力,非改不可,不改不行。中央一再加快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國務院一再加快減少行政審批,旨在促進職能轉變。同時,公眾還能更多地了解政務,參與政務,監督政府。騰訊、阿裏、百度以一站式城市服務入口為核心項目,解決政務民生服務網絡入口難找、流程複雜、利用率低等問題。作為地方政府工作重點,政府部門正在將市場機製引入智慧城市建設,部分城市政府投資金額超過千億元,都從本地交管、車管、醫療、生活繳費檔案等政務民生入手,有助於帶動更多民生部門參與互聯網+的行動中,讓人民感受到便捷的政務服務。目前,“微信城市服務”已陸續上線,廣州、深圳、上海、佛山、武漢已覆蓋用戶超過6000萬人。

互聯網+教育。在互聯網+的催化下,傳統培訓機構若不改變教育和組織模式,轉型速度慢,將會遭市場淘汰,這種趨勢近年來勢頭強勁。傳統K12領域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費用居高不下、課外輔導市場混亂、部分老師以教謀財色等問題,因此,互聯網+可以發揮的市場空間大,家長選擇機會多,有望打破壟斷教育資源,顛覆傳統線下教育的弊端,實現高效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據福布斯統計,到今年4月底,中國在線教育領域累計完成40筆融資,其中K12領域有13筆3億美元。未來眾多在線教育產品利用技術優勢,遠程教育、開放教育、專業教育、技能教育,從而突出展現個性化教育,把學習變成快樂,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告別填鴨式和題海式的應試教育,但阻力很大,習慣勢力仍很頑強。

互聯網+醫療。專家會診,遠程醫療,家庭病房等,已有成功實踐,更多的互聯網+醫療正在或已經試水,因為這一領域從來不缺少創新基因和創新資源。醫藥電商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傳統藥品生產商、零售分銷商等,都爭相在醫藥電商領域裏發力,誰也不甘滯後,因為滯後將會被淘汰,盡管處方藥網上銷售已公開征求意見,但沒有時間表,麵臨遲遲難落地的風險,這一新改事關重大,謹慎和風險評估是必須的,但這並不影響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腳步,可穿戴設備將引領移動醫療市場,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端應用,實時查看監測數據,物聯和傳感技術的成熟,讓遠程診斷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隨著老齡化浪潮的到來,老齡社會龐大的老齡群體則是互聯網+醫療的一個巨大市場,老年慢性病患者醫療需求也非常可觀,有份研究資料分析,我國醫療保健市場,僅老年人消費就占去62%份額,某些單項高達90%以上,因此,手機等移動設備通過實時監測和預警可以部分滿足這兩大類群體的醫療需求。互聯網+醫療,還將有助於提升醫療效率,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用戶醫療成本,允許醫生“走穴”也是順應市場需求的舉措,但如何管好不失控也是規範和健康發展的題中之義。

互聯網+餐飲。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團購和外賣是互聯網+餐飲成熟的平台模式,其實早在15年前,快餐就已成功實踐了外賣,電話訂餐已被市場和消費者檢驗認可。目前,團購市場各自經營獨領風騷,外賣市場已被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占據大部分份額。但垂直的細分市場仍然有大量的商機,外賣配送、生鮮配送、訂座點餐、現場操作既是鮮明特點,也是市場機遇。現在人們更青睞線下服務,餐飲O2O發展將直接關係到服務品牌管控,而線下服務能力的缺失正是現階段很多創業者的致命傷,還用傳統餐飲的服務模式、服務思維和服務人員已經不能適應這一新要求了,上崗前有必要對服務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業務技能培訓,而這方麵恰恰又蘊含新的商機。

互聯網+服務。縱觀傳統服務業,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好傳統的好東西,但也有遺憾和痛點,例如行業集中化程度低、入行門檻低、人員素質低、信息化率低,在線生活服務的普及率更低,用戶在線生活服務使用率還不到一成,仍然處於初期水平,恐怕還需一個適應和接受的過程,它不可像網購那樣一兩年就火了,這與太多行業不規範和服務水平差、服務能力低有關。據企鵝智庫研究認為,未來互聯網+生活服務有三大藍海領域可以大有作為,主要以家政為代表的“家庭剛需”服務、美容按摩服務、汽車後市場及家電維修服務等,2014年全國家政服務達65萬家、從業員人員2162萬人,“鍾點”、“月嫂”同比增幅233%和151.5%,有2420萬戶家庭需要家政服務,而且市場空間仍然巨大,市場格局未定,商機期待挖掘。同樣原因,線下服務能力常被消費者詬病,有待進一步提升,保證對線下資源的整合能力和控製能力,努力整合行業內已有的供應商資源和從業者資源則成為生活服務O2O能否快速擴張發展的關鍵,當然,需要國家對產業引導和出台行業服務標準,市場淘汰歸市場,國家行業標準歸國家,這應是並行不悖的,否則難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