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發展(1 / 2)

“銀管穿越所需要能量的多少,應當與兩方宇宙間的距離有關。兩方宇宙離得越近,穿越需要的能量自然越少,而距離越遠,所耗費的能量自然越多。”

蘇啟看著銀管上的九個孔,他記得在以前穿越為銀管充能時,九個孔是自最下方的第一個孔開始,逐步向上亮起,而要使越向上的孔亮起,所需的能量越多,這九個孔很可能便是表示兩方宇宙遠近的刻度。

蘇啟看著銀管又想了會兒,才將銀管收了起來。

在科洛弗世界十多年,蘇啟利用科洛弗世界的特殊性(粒子對撞機可撕破時空膜),對時空宇宙有了相對深入的研究,不再像以往那般對此一無所知,但由於突然回來,蘇啟在科洛弗世界還有許多項目未完成、許多猜想未證明。

蘇啟現在想趕緊證明,在科洛弗世界所獲得知識,也能夠在這世界應用,這樣他便能將在科洛弗世界未完成的研究在這裏繼續進行下去。

在《普羅米修斯》世界比在科洛弗世界更好,《普羅米修斯》世界的地球文明乃是星際文明,科洛弗世界的地球文明才堪堪步入星際文明的門檻,蘇啟在《普羅米修斯》世界能利用的資源遠比在科洛弗世界多。

由於銀管的秘密仍未研究透,也不知下一次穿越會發生在何時,蘇啟要抓緊在《普羅米修斯》世界的每一分時間。

經蘇啟研究發現,科洛弗世界獲得的知識可在這世界應用,大功率的粒子對撞機同樣能對空間造成擾動,但卻並未像科洛弗世界中那般會穿越平行宇宙,有異時空事物降臨。

這發現讓蘇啟很是興奮,他猜想到:這兩個世界的空間理論一樣,那麼對其他宇宙的空間,是否也一樣?即蘇啟所知曉的時空方麵的知識,是否能普遍適用於其他宇宙?

蘇啟認為是能。

因為銀管能穿越到達不同世界,這些世界的時空間非常可能有共性。

蘇啟不僅是研究時空穿越,也做了很多其他研究,又利用研究所獲得的知識,來完成對自我的改造。

生命在自然環境中可自我進化,但利用科技的手段使生命變得更優秀,這也是進化,蘇啟並不認為這是在違背自然規律。

科技可使人成神!

一個科學極發達的文明,其文明中的智慧個體當須具備能匹配文明的形態。

以地球人類文明為例,科技越漸發達,人所要學習的東西也會逐漸變多,人就需要變得更聰明,壽命更長,這樣才能保證文明穩步地繼續發展下去。

否則若科技進步,人的壽命還是沒變,大腦也未獲得更深的開發利用,那成倍增長的知識,便要人用更長的時間學習。

一百歲壽命,原來二十歲畢業,就可成為文明發展的助力,可現在需要四十多歲才能畢業(學習完該學習的知識),足足晚了二十年。

而文明如果發展到文明中的個體窮盡一百年也無法學習到最前沿的知識,那文明豈不是要原地踏步,不再前進?

所以,文明中的個體必然會隨著文明的發展而進化,匹配文明發展的程度。像某些科幻電影中,科技都突破際了,人類自身還是那般孱弱,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