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仿佛又看到了範勇曾經在某個電視節目上說,他要做美食界的李小龍。
原來他一步步,真正是在朝這個方向走著!
想要提高華夏美食的國際地位,首先得展現它豐富的文化底蘊。
看著記者們離去的身影,木子在不遠處看著範勇,心裏想道:“他們好像也很喜歡大哥哥呢!”
送走記者們,範勇正在拿手機買飛機票,電話卻響了。
是還在江東忙活的李菁。
江東的“僅存農業基地”前不久剛被林丹丹宣傳過,這些天去農業基地短期旅遊的客人,每天都在遞增,所以李菁還是蠻忙的。
雖然她已額外安排人手負責接待、導遊、安排等工作,但很多事情她還是要管一下。
這畢竟是“華夏農業基地”的開頭炮,是必須要打響的。難得林丹丹湊巧幫著打了廣告,那當然是要趁熱打鐵了。
這幾天她忙前忙後,卻是非常高興。
原因嘛,除了說她親自投資了3億外,現在能初步見到成果外,她能幫範勇做好這麼大一件事情,自然也很有成就感。
她知道範勇的腳步絕不止於此,而他將來的每一步,如果都能有她的參與,那感覺應該不錯吧?
畢竟孩子還喊他為“爸爸”呢。
這麼一想,李菁就真的把“華夏農業基地”當成了自家的事情在做。雖然這裏麵有她投資了3億,但還有更重要的情感投資在裏麵。
另一個大投資人——丁世榮也極盡能力的在幫農業基地宣傳著。
現在農業基地的形勢一片大好,村裏的人都笑得合不攏嘴。
原先看著範勇找來的投資人,2億3億的這麼投資著,心裏都覺得有些慌,怕人虧了本。
可見到這越來越多的旅遊客人,每天遞增的門票營業客,他們也替範勇高興。
隻有範勇和投資家們賺到了錢,他們村的經濟效益漲上去,他們也會跟著受益啊!
想想看,去年馬老板那個會汙染環境的投資,才區區八千萬的企業,就把村子弄成了這個樣子。
而現在這麼大額的投資商,他們能不盼著他們好嗎?
看著村子越來越繁榮,看著領村人越來越羨慕嫉妒的眼光,他們也感覺到一陣自豪。
現在他們除了每個月領工資外,還能撈一筆外快。這些旅遊的人喜歡他們的農家樂,這給他們帶來了不少的收獲。
在家裏打工,就能賺到不比出外麵打工的工資,那還有什麼說的?
村裏人都感覺,村長老範家的孩子,還真是有出息。
在外麵認識了有錢的人,還不忘記帶回村裏來投資,改善村裏的經濟。
這樣的好事,隔壁村裏可沒有。
“華夏農業基地”辦得興旺,這雖然隻是村辦企業,但說到底還是江東的村企業。
村企業辦好了,甚至還帶來了旅遊項目,這是原來的城市規劃裏,想都不敢想的。
村裏帶來了經濟效益,拉動了經濟,別說是村長鎮長,就是花城市長都感到很興奮。
省裏的經濟學家們看到這個現象,也紛紛感慨,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招啊!
小小一個村子,拉到了投資後,把整個村裏的地都包下來,形成規模效應,除了特種蔬菜本身的收入外,還能帶來旅遊收入,帶來整個城市的知名度,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所以,省裏下達一個任務,要把這個村的成功,作為案例在全省宣傳,讓其他市鎮、村子都跟著學習,爭取能都想出這樣的辦法,讓農民都富起來。
農民不用出外打工,在家就能致富,這是誰都想的好事啊!
範勇的村裏已經被省裏標記為“模範村”。
這既然是省裏下達的命令,那省電視台、市電視台當然得跟著製作節目了。
李菁為農業基地的事情忙前忙後,還包括了這一項額外的。
這等於是省裏幫他們宣傳啊,何樂而不為?
省電視台、花城市電視台紛紛采訪農業基地的幾位負責人,連聘請的植物學家們都在鏡頭前說了話,說了農業基地裏如何規範的操作,如何盡最大化的保證作物的健康及營養。
專家的話總是頭頭是道,讓人信任。
但關於采訪幾位創始人,則不得不要等著了。
範勇這個創始人之一,還在燕京呢。
李菁安排著先讓記者們采訪了其他的項目,像農業基地現在之類的,到現在實在推無可推了,這不是才打電話給範勇嗎?
她知道,範勇在燕京也不會閑著,才去燕京的第二天,就拉到了林丹丹這個超一線明星的宣傳,不知道他還能創造什麼驚喜呢。
範勇聽了李菁的話,也是喜出望外。
“華夏農業基地”的頭炮打響,正在朝著有利的方向邁進呢。